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三分天下,各領風騷。在那個群雄四起,硝煙瀰漫,用鮮血築造出屬於自己國度的年代,一個個軍事謀略上的人才應運而生。也許,在那個動盪的年代,雖是三分天下的局面最為穩定,但大英雄必有大野心,劉備,曹操,孫權,哪一個不希望自己能夠一統天下,成為天下的霸主,最終的勝利者。
不可否認,在這場逐鹿天下的戰爭中,劉玄德是最後的贏家,帶著他的蜀漢馳騁於歷史的長河中。那個埋葬在歷史痕跡下的那個曹孟德,帶著滿腔的豪情壯志,再一次出現在了我的夢中,彷彿帶我走入了那個鐵馬金戈,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
曹操,一個對我而言又愛又恨,可敬可謂的人物。一代梟雄,終化為白骨,是非功過都已成過往雲煙。想當年,他也曾意氣風發,豪情萬丈,誓要一統天下,何嘗不是豪氣干雲?何嘗不是心懷天下?年少的他,雖然在人前好似風光,出身官宦世家,在別人眼中也不過是一介寒微。
可以說是野心,也可以說是不甘心,小小的年紀,瘦弱的身軀,立志要改變現狀,讓世人懊悔他們今時今日的態度,飽讀詩書,鑽研兵法,勤習武功,他在一步步為自己打下堅實的根基,也就是這不分春夏的勤學苦練,歷史的豐碑才為他留下風光的一筆。政治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興修水利,任人唯賢,廣納人才,在土地上也實施了相應的政策,也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軍事上,曹操也算是熟讀兵法,融會貫通,對《孫子兵法》也頗有見解,他的一生幾乎都在征戰四方,逐步統一了北方;文學上,曹操也不枉飽讀詩書,繼續他在軍事上不拘一格的風格,倡導文學新風,對建安文學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將他「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那種豪情蘊含到詩歌中,他不僅僅是能帶兵打仗的鐵骨錚錚的硬漢,更將他的那份不為人知的柔情化為細膩的文字,作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當之無愧。
既然說是又愛又恨,那必定有其理由。我愛,愛他的金戈鐵馬,踏足中原;我愛,愛他的心懷天下,知人善任;我愛,愛他的學識淵博,文思泉湧。但我也恨,恨他天性多疑,視人命為草芥;我恨,跟他的貪戀女色,覬覦人妻。
作為一個將領,作為一方霸主,最重要的不就是能夠信任並善用手下的將士嗎?可他呢?一句「吾好夢中殺人」就能掩蓋一切嗎?掩蓋的只是事情本身,卻掩蓋不住他多疑的本性,可能身居高位,大權在握,便會有這般高處不勝寒之感吧!但這一切,都不足以成為他所做這一切的理由。
也許,就是因為豐功偉績,名聲在外,才會有愛,有恨,但不論愛恨,這一代梟雄的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