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曹爽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陽汝陽縣大安鄉工茹店村),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從而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對此,曹爽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放棄抵抗,而請皇帝罷免自己,並向司馬懿認罪投降。
對此,桓范大哭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也即在桓范看來,曹爽握有天子和兵權,根本不用向司馬懿投降。因此,曹爽放棄抵抗的決定,足以證明他有多麼的草包,也即曹爽徒有其表、外強中乾。那麼,問題來了,一個看似草包的曹爽,為什麼能夠壓制司馬懿十年之久?
一
首先,曹爽對於司馬懿的壓制,始於公元239年,結束於公元249年,長達十年之久。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齊王曹芳繼位,年僅八歲。按照魏明帝曹叡生前的安排,司馬懿和曹爽一起輔佐曹芳,比如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因此,在實際權力上,司馬懿和曹爽是平分秋色的。但是,曹爽卻不願意和司馬懿平分天下,也即一山不容二虎,曹爽開始排擠和打壓司馬懿。
在官職上,曹爽通過曹魏朝廷任命司馬懿為太傅。雖然太傅位列三公,官職正一品,不過,在古代歷史上的大部分朝代,太傅都是虛職,也即榮譽和地位較高,卻沒有什麼實權。通過這一「明升暗降」的安排,大將軍曹爽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權,再加上曹爽的兄弟掌握禁軍,夏侯玄等宗室在地方統兵,曹爽從公元239年就開始壓制司馬懿了。
二
對於曹爽來說,之所以可以壓制司馬懿長達十年,原因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曹爽作為曹魏宗室,天然就地司馬懿擁有優勢。作為大司馬曹真的兒子,曹爽在輩分上可以視為皇帝曹芳的叔父。因此,考慮到曹真在曹魏的威望,加上曹爽和曹魏皇室之間的密切關係,曹爽如果一開始被司馬懿壓制,那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進一步來說,如果司馬懿在公元239年就敢發動兵變的話,顯然會讓司馬懿家族走向覆滅。彼時,曹爽還沒有人心盡失,一些中立的文臣武將,也沒有對司馬懿的遭遇報以同情。因此,在曹爽將自己「明升暗降」之後,司馬懿起初只是韜光養晦,根本沒有表達任何不滿。另一方面,作為曹魏大將軍,曹爽名正言順的掌握了曹魏兵權,並安排自己的兄弟執掌都城洛陽的禁軍,這讓司馬懿根本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力量,只能等待機會來進行反擊。
三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將軍曹爽欲立威名,不聽太傅司馬懿勸止,力主伐蜀,魏帝曹芳從之。正是因為大將軍官職,促使曹爽在曹魏上下已經無人可以阻擋了,連皇帝曹芳,都只能「從之」,這表明皇帝曹芳因為年幼,在曹魏大事上根本無法自己做主。因此,如果換做其他皇帝,比如是魏明帝曹叡的話,曹爽不僅無法這麼放肆,更不會長期壓制司馬懿。
正是因為曹魏皇帝沒有掌握大權,導致曹爽實際上竊取了這部分權力,從而讓曹爽和司馬懿之間的平衡被嚴重打破。如果皇帝可以在這兩位托孤大臣之間制衡的話,自然不會出現曹爽壓制司馬懿長達十年的局面。不過,物極必反,曹爽在奪取大權之後,率領10多萬大軍討伐蜀漢,結果被蜀漢漢中都督王平擊敗。此戰,曹魏損失慘重,將士對曹爽和夏侯玄這兩位統帥都非常不滿。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增加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底氣。
四
最後,進一步來說,在公元244年之前,曹爽的好友夏侯玄擔任征西將軍,執掌曹魏在雍涼二州的10多萬大軍,這成為曹爽壓制司馬懿的重要依靠。結果,因為伐蜀之戰的失敗,夏侯玄在雍涼二州的將士中威望盡失,難以在關鍵時刻率軍幫助曹爽。所以,在高平陵之變時,夏侯玄根本沒有能力起兵討伐司馬懿,最終還被司馬懿奪去了兵權。至於曹爽,在伐蜀之戰後聽從了何晏等人之謀,於公元247年把郭太后(非曹芳親母)遷到永寧宮,一時之間,曹爽兄弟徹底架空了皇帝曹芳。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公元247年之前,郭太后即便看不慣曹爽,至少也不會站到司馬懿這一邊。但是,在公元247年之後,曹爽徹底得罪了郭太后,結果在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就是通過郭太后來下旨廢除曹爽的大將軍,這讓司馬懿的兵變在形式上名正言順,畢竟當時曹芳不在宮中,郭太后確實擁有發號施令的權力。綜上,到了公元249年,曹爽幾乎葬送了自己壓制司馬懿的優勢,並給了司馬懿一個可乘之機,從而讓兩人之間的形勢發生了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