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成年之後 諸葛亮為什麼不還政給劉禪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禪成年之後 諸葛亮為什麼不還政給劉禪

很多人都不瞭解諸葛亮還政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晉書·桓溫傳》中有一句話:「詔溫依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宮」。這句話雖然是關於東晉大臣桓溫的,但也說明了一件事,諸葛亮曾經帶著數百名手持兵器的士兵進朝面見皇帝。為什麼呢?你進宮的時候怎麼能帶士兵,而且還攜帶武器?作為世人眼中的忠臣,諸葛亮為何如此無禮,甚至做出威脅皇帝的舉動?而且他不把權力交給已經成年的劉禪呢?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在《出師表》中記載:「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一開始,關羽鎮守荊州,就要攻打下在這裡的曹魏勢力時,一方面可以打擊其氣勢,還能擴大自己的實力。誰曾想到本來是同盟的東吳,在關羽北伐時,與曹操勾結,攻打關羽後方。與此同時,鎮守江陵和公安的糜芳和士仁叛變,更加是雪上加霜。之後,關羽父子被俘喪命時。劉備不光失去了一位大將,還失去了荊州的地盤。惱羞成怒的他起誓要孫權付出代價,於是率軍攻打東吳。然而,7月出征,在次年6月就敗北了,不得不匆匆收兵。

在這場戰役中,他不光沒有如劉備所料為關羽討回公道,並且被打敗了。蜀漢的軍隊被消耗了,他自己也病倒,身體每況愈下。不光如此,新建立的政權還面臨著曹魏和東吳的虎視眈眈。想到這裡,劉備更是整夜失眠,身體發虛弱。而這不就是「敗軍之際」或者「危難之間」。據《三國誌·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詔亮於成都,囑以後事。」。劉備知道自己快撐不住了,就把諸葛亮詔來,托付後事。他囑咐他好好照料蜀國,順便輔佐他的劉禪。他甚至說,如果劉禪用不堪大用,「君可自取」。面對君王如此的厚望和信任,諸葛亮自然不敢辜負,心裡十分震動和感激。他下定決心,今後用畢生的心血回報劉備的信任和賞識,

「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之後,他在內主持朝政,教導劉禪,在外北伐曹魏,誓要平定中原以了劉備心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詮釋.那麼,這麼一個一生為蜀國的人,為什麼不還政給劉禪,還帶著士兵和武器進宮呢?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帶兵帶武器進宮的事。事實上,我們誤解了這句話。古代文言文一般省略主語的「詔溫依諸葛亮故事」這句話就是這樣。「昭」是一個動詞,這裡是謂語,它的主語是朝廷,是皇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朝廷下詔,要給諸葛亮恆溫同等待遇。

諸葛亮的待遇是什麼?據記載:「亮率軍南征,詔賜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這說明是朝廷自己給這些武器和士兵的。斧鉞這一類事物,不單單是武器,同時也是權力的象徵。實際上,對這些大臣的獎勵,代表著朝廷對忠臣的信任和讚揚。因此,諸葛亮的賞賜,實際上是劉禪對他的尊敬和信任的表示,也是他忠貞和崇高品格的體現。

至於還政這個問題,諸葛亮當然考慮過,但讓劉禪一人獨攬大局,真的令人擔心。當時的蜀漢確實是「危急存亡之秋」,其自身實力弱於曹魏和東吳。朝堂也不太平,各勢力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面對複雜的局面,諸葛亮都要謹小慎微,況且是年輕人劉禪。因此,為了蜀漢的大局和長治久安,諸葛亮沒有讓劉禪獨自掌權。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想取代劉禪。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劉備父子的誠摯言辭和為君之道,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劉氏父子的誠摯之心。

諸葛亮沒有把政權還給劉禪,而是打算教劉禪一步步長大,不斷成長。等他成為一個有能力有膽識的君主。不幸的是,他還沒等到那一天他就離開了。帶著他滿腔抱負,宏圖偉業,帶著遺憾和疲勞,在地下沉睡。從三顧茅廬開始,一生的在為蜀國謀劃,知道死去的那一刻,想著的還是如何為蜀國保留更多力量,無愧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字。在諸葛亮的一生中,為國為民。他赤膽忠心、淡泊名利、為國鞠躬盡瘁,都值得大家敬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