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之後保全臣子的安危 姜維為什麼會是一個例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禪投降之後保全臣子的安危 姜維為什麼會是一個例外

還不知道:劉禪投降的事情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和定位比較準確,忠誠、勤勉、心思縝密,綜合他的所有條件來看,比其他人強上不少。既「心存漢室」,又「敏於軍事,深解兵意」,忠心有能力,這樣的人可堪重用,而這樣的話,諸葛亮沒少對蔣琬一干人說。所以姜維才得以在蔣琬、費禕執政期間倍受重用,主持兵事。

姜維秉承諸葛亮遺志,一心北進,但他的這種行動並不被費禕支持,因為在費禕看來,姜維+費禕都比不上一個諸葛亮「吾等不及丞相亦已遠矣」,丞相尚且不行,咱們就別再折騰了吧,把以攻為守改為修養生息,安守社稷也就是了。

費禕這種說法也對也不對,他對自己和姜維的評價並不是妄自菲薄,內政方面,費禕確實無法與諸葛亮相比,而姜維也不可能擁有丞相般的凝聚力,威望就更不用提了。他倆加在一起的綜合能力確實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但是以當時蜀國國力、政事每況愈下來看,他們並不能安穩的和平發展下去,不出兵,尤其不趁著敵方內亂適時出兵的話,早晚會失去最後一線生機。

蜀漢政權的生存基礎就是匡扶漢室,還於舊都,如果誰都不在乎,或者這口號根本不具號召力,那諸葛亮還提這口號幹啥呢,正是因為這個口號,這個目標,諸葛亮才頻頻出擊,藉以增強號召力、凝聚力,兩方的態勢諸葛亮真的看不懂麼?

曹魏的實力愈發雄厚,無論人力、物力、財力皆是如此,屯田也搞得有聲有色,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帶動了國家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其中自然包括軍事方面,兵強馬壯。反觀蜀漢偏「安」一隅,各個方面都受地緣因素制約,文臣武將漸漸凋零殆盡,那為什麼諸葛亮還要打呢: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其中最為可惜的就是喪失了隴右之機,司馬懿出爾反爾夷滅曹爽三族,平叛王凌,正是大好時機,如果諸葛亮還在,這機會肯定是把握住了,但是姜維不行,他受費禕掣肘,本來以姜維對隴右的熟悉程度和少數民族的支持,這仗有的打,可惜最終功敗垂成,喪失了最為珍貴的機會,等司馬懿大權在握,內亂安定,隴右良機已經錯過,這麼重要的區域,曹魏政權不會坐視。

這個機會真的能被姜維把握麼?

能。在費禕死後的轉年,不再受鉗制的姜維直接出擊隴西,連拔三縣大戰王經,曹魏大敗,兵士陣亡數萬餘。

再打就不行了,雖然費禕已死,但是某些人厭戰情緒嚴重,其實就是遭到了王廷和同僚的忌憚和嫉妒,令姜維惜敗鄧艾,自此,姜維在蜀漢好似成了異類,根本不受待見。

鄧艾出奇兵,直接抵達成都,劉禪投降,並令與鍾會交戰於劍閣的姜維投降,不是必死之局,卻演亡國之事。

姜維雖然投降,但是還是沒有放棄恢復蜀漢,利用鍾會的野心和與鄧艾的矛盾,姜維成功的挑起了雙方的衝突,雖然鍾會有些軍事才能,但是對軍隊的控制力偏低,他想造反下邊人可不幹,於是謠言四起,兵士們作亂,局面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鍾會和姜維死在亂軍之中,其中也包括姜維的妻兒等親屬,全部殞難,還讓龐德之子龐會抓住機會將關羽一脈滅門。

所以姜維死於突發事件,而非自上而下的指令,他的死亡無法控制,屬於隨機事件,並不是誰要專門和他過不去,姜維挑起內亂,兵士們也未必知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