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之前 蜀漢的實力究竟剩下多少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禪投降之前 蜀漢的實力究竟剩下多少

很多人都不瞭解蜀漢實力,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三國末期,魏國權臣司馬懿殺死大將軍曹爽,其子司馬師又廢掉皇帝曹芳,司馬家族至此權傾朝野,專心弄權,魏國也終於從自身的權利鬥爭中獲得了統一。

公元265年,司馬懿之子司馬昭認為結束三國鼎立,獲得大統一的時機已經來臨。於是率先發動伐蜀的戰爭,派出鍾會、鄧艾、諸葛諸三位大將,兵分三路攻奪蜀國。

蜀國這邊,大將姜維被大軍一路打一路退,退到了「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劍閣前,本想靠著天然的地勢險要打這場戰。誰曾想將軍鄧艾卻避開了姜維大軍,抄小路殺到綿竹,進逼成都。

重兵圍城之下,蜀國皇帝劉禪在大儒譙周的勸說之下,向魏國投降,受封為安樂縣王,自此,蜀漢滅亡。後人看史,對此則大多稱劉禪為扶不起的阿斗,認為蜀漢之所以會亡,全是後主劉禪之罪。

那麼,劉禪投降時,蜀國的國力究竟幾何?蜀國成為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劉禪到底該負多少責任?

一、劉禪有罪,罪不致死

一個亡國的君主,應當為國家滅亡負責,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只劉禪本人來說,卻是罪不致責。至少當時譙周勸他投降,保全的不止是他自己,還有蜀國的百姓。

其實,當時對於劉禪來說,只有三種選擇:要麼逃到東吳,要麼逃到南中地區,要麼投降於魏國。

第一種選擇是逃到東吳,東吳與蜀國自夷陵之戰後,保持了近四十年的相安無事,兩國的結盟非常穩固,但這是建立在三國鼎立的局勢上的穩定。事到如今,東吳並不一定想接他這個燙手山芋。所以劉禪逃到東吳去,本質上跟投降魏國是沒區別的。

一旦劉禪躥逃,蜀國落入魏國手裡,靠著荊州的險要地勢,再加上魏國本身發展就足可滅東吳。屆時魏國聯合蜀地將東吳三面包抄,東吳其實並無還手之力。所以即使劉禪逃到東吳,也是無濟於事,死亡於他而言,或早或晚而已。

另一方面,劉禪除了逃到吳國,還有南中地區這個選項。但南中地區在諸葛亮時代就叛亂繁多,到了劉禪手裡,更是幾次差點壓不住。劉禪一直在南中地區實行壓搾來鞏固蜀國的政權,早就民憤四起,壓都壓不下去了。想靠著南中來翻身的機率相當於無。

所以此時,投降魏國反而是最好的選擇,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本國傷亡。而且作為第一個投降的亡國之君,必將得到善待。畢竟以後魏國還要攻打東吳,這時候厚待劉禪,也能給東吳已起投降之心的臣子做個表率。

劉禪這幾相比較之下,得出來一個最優解——投降魏國。

二、國祚式微,氣勢將近

有人說,蜀國當時的大部隊還尚可一戰,可劉禪甚至還沒有努力一試,就將父輩打下來的大好河山拱手相讓,實在是窩囊。

窩囊確實窩囊,但是當時如果真的沒有投降,而是舉國之力搏命一戰,蜀國難道就能搏出一個氣數未盡嗎?

首先,當時已經是兵臨城下不得不作出抉擇的地步,而且魏國出兵整整十八萬,反觀蜀國,全國兵力統算起來,不過十萬,還是分散在全國各地。再加上魏國實力充足,後勤從厚。即使奮力反抗,作為益州大門的漢中都已經失守,整個成都平原又能抵抗多久?

此時再來看看蜀國本身的國力。

彼時蜀國不過九十萬人口,苦苦供養著十萬大軍。反觀魏國,常住人口已經達到六百多萬,常備軍隊超過六十萬大軍。

蜀國之所以能保持多年三國鼎立之勢,僅僅是因為在地理上佔據了特殊的優勢,易守難攻。再加上魏國數十年都在進行內政鬥爭,沒有時間來攻打蜀國而已。

但只要魏國耗著蜀國,即使劉禪不降,也會被耗盡國庫和軍隊,蜀國守不住,也擋不住天下大合的勢頭。

再來是從夷陵之戰的慘敗開始,蜀國的衰微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此後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又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試圖挽救蜀國的大勢。隨後姜維又九伐中原,連年征戰,耗空國庫。姜維更是因為寸土難進,而沒有臉面再見蜀國父老鄉親。

此時,整個益州雖不至於百廢待興,但確實已經到了人民貧苦,疲憊不堪的地步了。「民有菜色」形容的便是蜀國的國民,人民怨聲載道都是往輕地說,即使魏國不攻打蜀國,蜀國自己能撐多久,都是個未知數。

畢竟這個國家從建立開始,就一直窮兵黷武。諸葛亮在世時,尚可一撐,但世界並非所有人都有諸葛之才。

三、爛泥阿斗,扶不上牆

回歸到劉禪這裡。蜀國之所以必被吞噬,其實還要從蜀國政局說起。

蜀國本國,其實早已人才凋零。不說相父諸葛亮,就是其他三位賢相費禕、蔣琬、董允,都已經相繼離世,諾大個蜀國早就沒有多少賢才了。

而且當時的宦官當道,黃皓此人,包攬朝政,排擠賢臣,為一己私利,媚態頻出。再加上國內的主戰派和投降派鬥得如火如荼,投降派更是佔了上風,劉禪面對這樣的情況,更是直接沉迷玩樂去了。

這種情況下,民心渙散,政局動盪,蜀國政權若想長久,孔明在世都未必能成,更勿論是劉禪了。

當然,這跟劉禪的失敗統治絕對離不開關係,司馬昭就評論劉禪此人:「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說劉禪此人是無情的,不無道理。

他自小喪母,成年後喪父,中年又喪妻。想他有點感情,恐怕也難。直長到27歲,都有相父諸葛亮輔佐,凡事不用操心。諸葛亮死後,他才有一點要靠自己的想法。

可這時候來縱觀劉禪此人,一出生天降異象,劉備從小將他當儲君培養,飽讀詩書,又學習武術,可謂擁有一切頂配設定。奈何劉禪本身並無大才之能,文不成、武不就。原本可以乖乖當個守成的君王,又碰上魏國剛結束國內權謀之戰,領著十八萬大軍轟轟烈烈越過蜀道,直逼到城下來。

慘啊,太慘了。

彼時姜維還認為蜀國有一戰的資本,試圖說服魏國的鍾會共施謀反大計,鍾會也確實被說動,於是姜維致書給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日月幽而復明,社稷危而復安。」

但過沒兩天,姜維和鍾會就因為消息走漏被殺掉。

蜀國就此正式滅亡,劉禪復國再無望,跑到洛陽去,理所應當做他的安樂縣公了。彼時,他為了保命,更是說出了後來將他定為千古罪人的名句:「此間樂,不思蜀也。」這也便是成語「樂不思蜀」的由來

也許爛泥就只想當爛泥,劉禪無法從牆上下來,但阿斗明顯就不想被扶上牆去。天下大勢,是分是合都是王道。歷史不必為難一灘爛泥。

文/小羊

參考資料:1、《古代亡國之君都去哪兒了》,王果2、《論劉禪是陪襯蜀漢英雄群體的綠葉》,王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