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周瑜,蘇軾最仰慕的三國人物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奇才”周瑜,蘇軾最仰慕的三國人物

大家都知道蘇軾仰慕周瑜,在《念奴嬌·赤壁懷古》裡就有鐵證:「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瞭解下這位「江左風流美丈夫」。

       滿滿的敬仰之情躍然紙上,可以說,周瑜的形象在蘇軾的筆下達到了極致。然而,也許是因為這首詞將周瑜寫得太精彩了,其光芒掩蓋了其他詩文中的三國人物。其實,蘇軾也是劉備的擁躉,他對這位與周瑜同時期的英雄,也是敬佩有加。

蘇軾被貶謫黃州之後,利用這個機會遍游三國古跡,曾去過襄陽,劉備奮鬥過的地方。暮春時節的某一天,蘇軾來到襄陽一個名叫檀溪的地方,「老去花殘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雖然時隔八百多年,但是他眼前似乎浮現了劉備當時倉皇逃到此處的情景:「逃生獨出西門道」「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蘇軾此刻和劉備的時空似乎重疊了,他也在替劉備著急,幸好的盧馬跳躍能力強,於是「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看著劉備安全撤走,蘇軾似乎也鬆了口氣。蘇軾在詩中對劉備的評價極其明顯,「西川獨霸真英主」,認為劉備是英雄豪傑。這個評價相當高,而且對於劉備的歷史遭遇也極為傷感,「檀溪溪水自東流,龍駒英主今何處」,字句中透露出惋惜之情。

然而,這首詩的藝術高度比《念奴嬌·赤壁懷古》遜色多了。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一是因為再偉大的詩人也不可能每部作品都能達到巔峰;二是因為當時在檀溪,沒有大江澎湃東去的外景激發,因此豪情稍減,難有力作。就只好委屈一下劉備,讓周瑜在藝術的長廊裡佔點上風,這似乎跟蘇軾的主觀態度沒什麼關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