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君之事,人神共憤。曹髦被殺後,許多大臣,包括司馬家的支持者,都對司馬昭極為不滿。司馬昭對這件事情的處理,顯示出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突發危機,雖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代魏之心已經昭然若揭,但是,曹髦之死,是出乎意料的。自漢代以來,忠孝思想已深入人心,「弒君」是人神共憤的行為,經學世家的司馬昭是非常清楚這一點的。
對司馬昭來說,他最佳的選擇是如當初曹操、曹丕對待漢獻帝劉協一樣對待魏帝,步步為營,完成篡魏,公開弒君這種極端手段既沒有必要,還會引發極其惡劣的政治影響。
可是,不甘束手的曹髦主動發難,僅率「僮僕數百」,就鼓噪而出,要除掉司馬昭。
雖然曹髦已是傀儡,手中兵力不多,但親自披掛執劍的天子,威懾力是驚人的。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胄率兵阻攔,曹髦厲聲呵斥,禁軍將士無人敢阻攔,「胄眾奔走」!
公開帶兵抗拒天子本人,在那個時代是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賈充夠狠,讓成濟出馬解決問題,並在成濟詢問「執之?殺之?」(要死的還是要活的)時,露骨表達「殺之!」於是,當朝天子被臣下當街殺害的慘劇發生了!如此行為,亙古未聞!因此,此舉引發了群臣強烈的反應!曹髦被殺後,司馬昭召群臣商議。司馬家的支持者陳泰根本不來!
自陳群時代開始,陳家與司馬家就是世交,是司馬家的老牌政治盟友。司馬昭讓陳泰的舅舅去召喚,陳泰才過來。司馬昭問陳泰:怎麼辦?陳泰表示:殺掉賈充,才可能稍微跟天下有所交代!司馬昭再問:還有沒有其他辦法?陳泰回答:我有更激烈一點的辦法,沒有退一步的辦法!司馬昭不敢再言。司馬昭的叔叔司馬孚更是直接。他直接跑到曹髦屍體邊,「枕屍於股」,大哭,要求嚴懲兇手!
鐵桿政治盟友、本家叔叔,都對弒君之事表達了強烈質疑,何況他人呢?這些情緒處理不當,司馬昭的統治根基將動搖!處理情緒,最重要的不是看那些激烈的表面言語,而是找到情緒背後的實際訴求。經過司馬懿父子三人的多年經營,此時,朝堂之上的「擁曹派」已經被打壓得差不多了。
儘管對於魏帝的態度有差別(比如司馬孚堅稱自己是魏「純臣」),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在利益上與司馬家結成一體。
自司馬懿奪權以來,司馬家採取「優容士族」的政策,廢除曹丕、曹睿時期「苛繁之政」(主要是限制士族利益的一些政策),所以,司馬家已經與士族們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他們厲聲譴責弒君行為,並非他們對魏帝多麼忠誠,而是維護家族名節。漢魏時期,士族的名聲是極為重要的,甚至比一時的政治生命還重要。如果保全名聲,即便一時失去官職,得到士人的敬仰,將來的機會多得是。(反正權力都是在士族圈子裡打轉轉)
所以,他們表面上高喊嚴懲兇手,其目的並非是為難司馬昭,只是表明:為了公義,我們不惜激烈反對位高權重的司馬家!而實際訴求是:司馬昭必須就此事給出妥當說法,以使他們維護司馬家的行為不損他們的名聲!司馬昭是個精明人。他沒有為朝臣激烈的表面訴求所動而處決賈充(處決了賈充,再有類似事件,誰來幫你?),而是著手於從他們的實際訴求出發解決問題。
得知曹髦死訊,司馬昭「大驚」:「天下其謂我何?」他也知道,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天下人會怎麼說他?於是,他開始兩手操作。表面上,他痛哭流涕,說他「哀傷痛苦,五內摧裂,不知何地可以隕墜」?暗地裡,他找到了郭太后。在他的操作下,郭太后下詔,編寫了一套故事。
郭太后的故事分為3步:1、曹髦暴戾,屢教不改,危害社稷;2、郭太后對司馬昭「密有令語」,為了社稷,可以另立。不過,司馬昭以天子還小,只是苦口婆心勸說曹髦;3、曹髦得知此事,想殺郭太后。事情敗露,又「舉兵入西宮」殺郭太后,再殺司馬昭;4、司馬昭及時出手制止,但曹髦居然混雜在士兵之中,所以···
於是,司馬昭的弒君行為,變成了保護太后,保護社稷的忠臣行為。這還不算完,郭太后宣佈:曹髦不配作天子,廢為庶民!只能以庶民之禮安葬!故事編完了,司馬昭開始收拾人心。首先,完善「案件」故事:為了保衛太后,我們前去阻攔曹髦,但是,我們再三強調,不許殺人,更不許靠近天子車攆,成濟擅自闖入,殺掉天子!
結案。「弒君」,是太子舍人成濟個人行為,該滅三族!於是,處決成濟兄弟,成了對「弒君」案的交代。接著,司馬孚領銜,司馬昭、高柔等人上奏:「臣等之心實不忍」,曹髦還是以王禮安葬吧!隨後,司馬家迎新帝即位。於是,「弒君」風波,告一段落。司馬昭的解釋,暫時維持住了局面。群臣公開反對的聲音暫時平息了。
3年後,鍾會謀反,詐稱得郭太后遺詔討伐司馬昭,卻為未提起司馬昭弒君一事,可見,「司馬昭弒君」在當時政治上的不利影響已經基本被解決。
其實,群臣不傻,當然不會相信。但是,那又如何呢?群臣想要的,就是一個可以搪塞的說法,以維繫其替司馬家的名聲,並不是真的要替曹髦討個公道。可是,搪塞之言,堵得住一時之口,卻騙不了世人。幾十年後,連司馬家自己的後人都感覺羞愧!
東晉時,晉明帝學習司馬家「創業歷史」時,以面覆床:如果是這樣,我們晉朝的國祚又怎麼能長久呢?自家後人都覺羞愧!公道自在人心。曹髦被殺前,司馬昭已平定淮南三叛,朝堂、地方的擁曹派勢力大部已被消滅,司馬家根基已固。
在司馬家「優容士族」的政策下,世家大族已經與司馬家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因此,朝臣激烈質疑,並非借此反對司馬家的統治,而是為了家族名聲而「做樣子」。司馬昭借郭太后之口,以一個經不起嚴格推敲的故事搪塞後,輿論一時平息。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司馬昭弒君的事實,終究瞞不過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