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不死,便無三國”,為何這樣說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為何這樣說呢?

曾有人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聽到這句話之後,很多人認為這是不是有點太誇大,畢竟東漢末年那麼多群雄,孫策真的能有這麼大影響力?那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瞭解一下孫策的「恐怖」之處,來預測一下他不死會不會影響三國。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人對「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理解可能有偏差,認為孫策不死的話,孫策應該能統一全國,但我並不這樣認為,我更偏向於孫策和曹操形成南北對峙,也就是實現魯肅「榻上策」。

孫策的性格

孫策出生的時候,正直他的父親南征北戰的,很少有時間管教他,但是孫策並沒有學壞,而是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武藝還是讀書上都沒有耽誤,這奠定了他成為一名智勇雙全的統帥的基礎,同時他結交社會名士,這使得他的名聲漸漸傳開,很多人願意都前來拜訪他,這其中就有舒縣人周瑜,二人同歲,並且年少有志、傑出通達,因此一見如故,成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孫策言談幽默又性格豁達開朗,讓人願意與他交往,身邊人對他也十分的好,孫策也是一個善於用人,並能聽取他人建議的人,這一點十分難得,讓士兵和百姓都願意追隨他,要知道孫策從袁術那出來單干,袁術僅僅給了他一千人馬,等到歷陽時就已經發展成為五六千人了,這足以證明孫策的號召力。

孫策的能力

一說江東的奠基人,大家都會說孫堅和孫策,但孫堅是吳郡富春人,但是孫堅被封為的是豫州刺史,而孫堅給孫策帶來的是出生名門之後的榮耀和眾多的人脈。

但孫策不同,他從無到有,從身邊僅僅一千多名士兵,到成為江東六郡霸主,可謂是同時段發展最快的群雄,而此時的孫策才26歲,這是其他群雄根本不能比的。

孫策在投奔袁術的時候,袁術碰到的一些硬骨頭,都是孫策帶兵打下的,廬江太守陸康、揚州刺史劉繇等人皆是孫策擊敗的,這讓袁術的老部下對孫策十分敬重,讓袁術都不免歎息:「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而孫策自己拉起部隊創業之後,更是一路勢如破竹,打敗劉繇、剿滅山賊嚴白虎、擊潰王朗、大敗黃祖,短短的五年,孫策就從毫無立身之地,做到一統江東,難怪曹操會說:「猘兒,謂難與爭鋒。」(猘兒意思就是「小瘋狗」,後多代指勇猛的年輕)

而很多同時代的人,對孫策有著很高的評價,甚至有的人認為他能與項羽相比,這也是「江東小霸王」的來源。

劉曄:孫策多謀而善用兵。

虞翻: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許貢: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孫策如果不死

當然,這裡的內容,也都是遐想,畢竟歷史是沒有辦法改變,但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孫策的下一步動作,按照《三國誌》記載: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

按照《三國誌》記載可以看出,孫策的下一步是趁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從而偷襲曹操,迎取漢獻帝劉協,並為此進行周密的部署。其實曹操在與袁紹對峙時,就曾擔心江東的孫策,於是在出兵之前,就開始安撫孫策,不僅與孫家聯姻,還保舉孫家人任職江東職務,讓孫家人成為名正言順的漢帝冊封官員。

與史書對立的一些說法也存在,一部分史學家認為,此時孫策雖然有一定的實力,但還不至於與曹操開戰,更偏向於孫策會趁機取荊州,這不但會對袁紹的同盟劉表進行打擊,而且還會幫助想要拉攏自己的曹操,更重要的一點,會報家父之仇,可謂是一舉多得。

其實我也更偏向於這一說法,如果孫策拿下荊州的話,那基本上形成了孫曹兩家南北對峙之勢,畢竟劉璋、士燮等人也不是孫策的對手,這樣的話曹操統一北方,孫策統一南方。

在我眼中,這應該是孫策活著最好的結局,至於他與曹操誰強誰弱,這就不好說了,但孫策不死,我還是看好孫策能統一南方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