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張魯為什麼選擇曹操放棄劉備?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張魯為什麼選擇曹操放棄劉備?

「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張魯為什麼選擇曹操放棄劉備?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太平道徒以黃巾束額為幟,喊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而在黃巾起義之前許多年,另外一支由道家衍變而出的組織以在蜀中生根發芽。

天師道祖師張道陵,本名張陵,字輔漢。自幼熟讀道家經典《道德經》的他同時對《河洛圖諱》等上古神道頗感興趣,最後乾脆自立宗教,稱為天師,謂之天師道。此後不久蜀中流行疫疬,張道陵率領教眾入蜀消災除鬼。瘟疫這種東西,當傳播一段時間後,人類總會有抗體產生,而未能產生抗體的人病逝後,瘟疫沒了寄體同樣會自行消亡。當時的巴蜀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瘟疫後,漸漸消散了。大災過後,天師道的名聲大震,信徒也越來越多。

不過天師道信徒進入組織,是需要交納五斗米作為入教費用的,故而又被外人稱之為五斗米教。到了東漢諸侯並起之時,五斗米教的傳人已經是張魯了。當時益州牧是漢室宗親劉焉,此人因聽人訴說蜀中由帝王之氣而向朝廷申請統轄益州。張魯的母親與益州牧首關係曖昧,促成其得以踏入政壇,並率教眾進入漢中。

張魯到達漢中後,不知是受命劉焉還是自身圖謀,總之斬殺漢使、阻斷交通。劉焉以此為借口斷絕了益州同漢庭的聯繫,出現半割據狀態。而張魯在漢中也大肆傳教,自稱為「師君」,學道者主持各地公務而被稱為「鬼卒」。

漢中的政教合一政權全然不同於漢末其他割據勢力,亦不是農民起義式的政權形式。他們的基層選拔制度並非察舉或恩蔭,更不是後來的科舉,而是信仰考驗。通過考驗的信仰堅定者被稱為「祭酒」、不存在醫生和官府衙役等機構,治病是通過向祭酒供認自己的罪過,悔過則是接受批評教育和民間無償勞動,犯罪後如若三次則直接處刑。總之這種簡化政府機構的政治實驗處處展現出理想主義的光芒。

不過漢中終究地處險關之內,這也引得曹操和劉備競相染指此處。向對安寧的漢中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成為一方淨土,因此來更有數十萬其他地方的百姓來投,張魯實力的增加引起劉璋的忌憚,曹操的叩關漢中更促使其邀請劉備入川協防張魯。劉備佔據巴蜀之後,漢中成為天下最後一塊肥肉。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大軍西征漢中,一舉攻克漢中咽喉陽平關,漢中的覆滅不遠了。

當時張魯得知陽平關失守,明白漢中陷落是遲早的事,於是率眾從米倉道進入巴中群山之間,準備伺機繼續堅持,不做敗降之主。然而由於其本身就有歸順曹操之意,因此沒有聽從部下將庫倉燒燬的建議,用封條原樣封存好了之後才遁入群山之中。曹操得知之後,大為讚賞,派人以尊貴之禮勸降張魯。當時的張魯身在大巴山中,劉備派兵佔據巴中後準備和張魯聯手抗曹,奈何張魯卻對教眾明言道:「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之後舉教投曹。

張魯降曹後,兩家隨即皆為聯姻,張氏子弟亦陞官封侯,仕途平坦。此後在曹魏與蜀漢的多年對峙中,五斗米教始終站在曹操一邊,並在隴西積極破壞蜀漢的北伐計劃。那麼是什麼導致張魯對身為皇室貴胄的劉備如此排斥呢?

其實雖然天師道是以一種不同於道家學派的宗教形式出現的,但作為誕生於道家的宗教初始形態,它同黃老道學存在十分相似的意識形態。曹氏家族正是傳承黃老道學的家族,曹操本人更以黃老之道作為家學交到子女。後來曹丕稱帝更以黃初為年號,便是一例。

張魯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一樣,都認為漢朝氣數將盡,需要尋找新的接受天命之人去輔佐。張寶張角兄弟認為自己就是受命之人,而張魯不同,他更願意去作為皇帝們的天師,從精神上去輔佐他。

信奉黃老道學,且對道教非常寬厚的曹操逐漸成為道教教徒心目中認定的真命天子。而獨尊儒術且氣數已盡的漢室宗親顯然並不具備如此吸引力。所以不僅是張魯選擇了曹操,就連日後很長一段時間,道教都將意識形態相同的曹操作為真神對待,並且是神位崇高的北君太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