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曹魏三朝元老王凌的事跡你知道嗎?下面跟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要說主人公王凌,我們要先瞭解曹魏時代的前因後果。曹丕去世之後,曹叡順理成章地繼承帝位。曹叡一向沉著冷靜、剛強勇猛,明辨是非,是一個有能力有作為的皇帝。他當皇帝的那一段時間裡,採用一系列的妙計有效地抵擋了吳國和蜀國的多次討伐,並且平定北方遊牧民族,派兵打敗公孫淵,進一步鞏固了曹魏政權和統治階級。
司馬懿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是一個對曹魏政權極具威脅的人。他的勢力不容小覷,手上還握有一部分兵權。按照道理來說,曹叡應該殺掉司馬懿,除之後快,以絕後患。但是,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曹叡不殺司馬懿,因為司馬懿雖然勢力逐漸壯大,但是還沒有到能夠顛覆皇權的地步。況且,司馬懿的權利還是曹叡給予的,想要拿掉他的權利很容易。
曹叡去世之後,讓他的養子曹芳繼位。讓曹爽和司馬懿輔佐曹芳。曹芳即位的時候,他才八歲,曹爽和司馬懿共同參與朝政。曹芳尚且年幼,這個時候曹爽控制了朝廷政權。幾年之後,司馬懿蠢蠢欲動,想要顛覆政權,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曹芳起駕,離開京都洛陽,去高平陵祭掃魏明帝。這個時候曹爽跟隨一起出京。
司馬懿起兵發起政變,終於控制住整個京城。從曹爽和曹芳的手中奪取政權,曹家打下了江山最終全都落在了司馬家族的手中。司馬懿發動政變,實屬曹魏政權後來的皇帝本身並不強大。沒有認識到自己所面對的問題。況且,曹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提拔司馬懿,使他整個家庭的實力迅速崛起,日後成為唯一能夠威脅到曹魏政權的人。
司馬懿在掌握政權之後,支持他的是整個司馬家族以及跟隨他的一些派別。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奪取的政權,慢慢的在朝堂之上收服諸位大臣。司馬懿想將權力全都抓在自己的手中,進一步奪取開國大臣和他們的家族所掌握的權力。他的一系列做法觸及到了他們的核心利益,受到了不少大臣們的反對。
因為他的謀權篡位,已被人不恥。正是因為這樣,有很多依然忠心於曹魏政權的重臣和勇敢的將士們,便聯合起來誓要討伐司馬懿,奪回政權。當時,掌握兵權的幾位大臣和將領前前後後發動了三次反抗司馬懿家族的戰爭,太尉王凌就是第一個站起來起兵反抗的大臣。
王凌,出身顯貴,富有謀略,又有很高的軍事才能,在當時很有聲望。遙想當年,他的叔父王允利用反間計,和呂布一起除掉董卓。但是董卓勢力巨大,他的部下李傕和郭汜發誓要殺掉王允。他們兩人在長安殺掉王允全家,無一倖免。所幸的是,王凌和他的哥哥王晨年齡很小,不引人注意,就翻越城牆逃出長安,去了太原。
他與司馬懿的哥哥是好朋友的關係,他的聲望也很高。後來舉薦孝廉,在太原做了官。王凌做官期間,又因為犯了錯誤被抓到監獄裡面。在他服刑期間,正好趕上曹操在外面巡查暗訪,到了太原。曹操在知道他就是王允的親侄子之後,又根據他所犯的罪行不太嚴重,當場就解除他的刑罰,還任命他擔任驍騎主薄這一職位。
從此,王凌便與曹家結了淵源,在曹操麾下做了官,也有了一番成就。王凌當時全家被殺害之後,卻有遇到曹操這麼一個大貴人,所以他的運氣還是挺不錯的。由於王凌出身顯赫,實屬名門望族之後,祖輩有一些人脈關係。再加上他本身又很有才華,機智多謀,逐漸與其他大家望族結交相識。
接著我們來說一說他的關係網。他可是真真正正的關係戶,但是他也不是全靠外界關係走到這個地步,也有他自己的一部分原因。他不僅與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關係甚好,更與賈奎等人保持著很親密的聯繫。同時,他還是車騎將軍郭淮的大舅子,也是充州刺史令狐愚的親舅舅。由此可見,王凌的關係網很廣,這為他以後的平步青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王凌不僅人脈關係廣泛,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鬥爭意識也很強大。剛開始的時候,王凌在淮南一帶,曾經多次出兵討伐孫權並且屢次獲勝。保證了曹操統治下的領地淮南一線不失一絲一毫。在他管轄範圍內,他還展現出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他廣泛的實施仁政,有一個仁者乃明的思想。他所做的這些,都是為了讓民眾得以安居樂業,因此他深得民心。
可以這麼說,王凌能夠得到曹操,曹丕和曹叡曹家三代帝王的認可和重用,成為一個三朝元老級的重臣,這一切都是與他本身的能力分不開的。正因為如此,王凌也對曹魏政權忠心不二,至死不渝。正是因為出自忠心,王凌才不忍心曹魏政權就這麼被司馬家族奪走。於是,在司馬懿掌握政權以後,王凌就採取了一系列秘密行動。
王凌密謀著想要推翻司馬懿,奪回政權。在剛開始的時候一路小心謹慎,並沒有露出馬腳,引起司馬懿的注意和懷疑。可是,往往就是有一種小人,喜歡背後捅刀子。俗話說,能傷人傷得最深的,往往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他的外甥令狐愚的幕僚楊康向司馬懿告密,揭發王凌的所作所為。最後終於東窗事發。
王凌無奈之下,只能主動向司馬懿投降,被逼服毒自殺。不過,司馬懿並沒有就此原諒王凌,在他死後,他便下令誅殺王凌三族,傷及無辜,白白搭上無辜人的性命,實在讓人痛心。最後,我們覺得,王凌一生都對曹魏忠心耿耿,卻被人告密無奈自殺。一代重臣,因為政權的衰落而搭上性命,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所謂歷史的潮流在繼續,歷史也將繼續,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