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為何會被司馬家取代,難道沒有支持曹家的大臣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魏為何會被司馬家取代,難道沒有支持曹家的大臣嗎?

繼承了漢朝正統的曹魏政權本應該成為萬姓歸心,四方仰德的唯一合法政權,為什麼沒能像漢朝一樣長時間的死而不僵呢?

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寒門出身的創業者,在他的一生中,始終秉承著聯合名門望族同時吸納平民英才的用人之道,憑借其出色的個人魅力和手腕,將諸多勢力完全整合成為一個統一整體,這樣士族、寒門、平民、皇室,北方所有的政治勢力都被曹操捆上了曹家的戰車。

在建安時代,人才以各種形態出現在曹操的幕府之中。有穎川荀氏這樣的豪門望族、漢室宗親劉曄這樣的皇室成員、察舉為官的政府公務員、行伍出身的「五子良將」以及諸曹夏侯子弟。

這樣複雜的雞尾酒政府可以說達到了各方制衡的相對穩定,既保證了名門望族的地位,又豐富了人才儲備,就像合力公式F0=F1+F2,其合力之大不可估量!這時候,勢力相對薄弱的外姓諸將和諸曹夏侯是曹魏政權的柱石,掌握了中外實權,逐漸的羽翼豐滿。

這些勢力的逐步壯大是曹魏政權穩定的基本條件,他們與曹家真正的一榮俱榮,是維護曹家政權最堅強的力量,初代的曹魏政權因此而穩固。

二、法堯禪舜,繼承大統

轉眼間,曹操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我相信他始終是傾心於曹植繼承自己的事業。

隨著太祖武皇帝的衰弱,當初跟隨他的「圓桌騎士」們也大多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光。支撐曹魏的擎天柱,或者說世家大族頭上的封印開始鬆動了,他們不想被約束。所以他們不能允許國家的繼承人繼續維持曹操的用人政策,他們看中了地位危機的嫡長子——曹丕!

看看現在曹丕身後的人,大多數是北方的大士族,他們的勢力盤根錯節;看看現在曹植身後的人,大多是年輕的政壇新銳。在「黑暗勢力」的陰謀與陽謀的攻勢下,曹植敗了,失去了繼位的資格,曹操只能選擇他的長子,他也許對子桓仍然抱有一絲幻想,希望他子承父業,壓制豪強,他拼上了一生的基業,豪賭最後一局。不幸的是,這一次孟德沒那麼幸運。

繼位的文皇帝繼承了父親的多疑,他的屠刀首先伸向了諸曹夏侯。也許是奪嫡過程太過驚心動魄,曹丕對諸曹夏侯由為警惕和苛刻,清洗了政府中一大部分親族勢力,取而代之的是士族勢力的官員,曹氏宗族通通被限制在封地,同時嚴加看管。同時,他承認了「九品官人法」,這等於是正式和士族勢力妥協,從此以後,曹魏政府大多是由士族勢力組成,從此不復曹操時代的盛況。但好在曹丕足夠腹黑,大權並未旁落。

三、摘果子

世事無常,怎能料到,曹丕起的太早。到了曹睿時代,士族控制政府的大勢已經不可逆轉,諸曹夏侯中,新人缺乏歷練,老兵凋零殆盡,除了曹真和曹休幾乎沒有能夠拿的出手的人才,這倆人還是曹操時代的人物,而外姓諸將只剩張郃,也是曹操時代的人,史書上外姓諸將後代也沒有突出的作為。

隨著曹魏政權的最後精華的隕落,士族勢力徹底掙脫了封印,這些人等了很久,從東漢末年董卓入京時士族就有代替宦官和外戚掌握政權的野心,只不過被袁紹玩兒脫了。這一次他們志在必得,他們就像潛伏的野獸,定住了王座上年幼的皇帝。稍有可乘之機,士族代表人物司馬懿立刻發難,他賭的就是曹爽的愚蠢,這次幸運女神沒有眷顧曹家。

在司馬懿掌握了中央政權後,曹魏各地發生叛亂,比較著名的史稱「淮南三叛」。具體過程在這裡不做詳細介紹,我想說的是,雖然發生了反對司馬家族的反叛,但需要看到的是,反對司馬家只是表現形式,其本質並不是維護曹家政權的戰爭,而且世家大族爭奪中樞控制權的戰爭。至此,曹丕種下的種子,長出了邪惡之花,曹魏政權就此被士族摘了果子。

曹丕為了權力不惜以出賣曹操的政策為交易籌碼,其執政時代開始,過分打壓諸曹夏侯勢力,排擠外姓諸將,最終被士族勢力取代,到了摘果子的時候,自然沒人在意曹魏這棵果樹的想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