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孫權去世之後,東吳朝廷出現了短暫的動盪。同是輔政大臣的孫弘向來與諸葛恪不合,所以在孫權病逝的時候秘不發喪,準備趁此時機「矯詔除恪」。不過這件事很快就被同僚孫峻給告發了,得知消息的諸葛恪先下手為強,假借有要事同孫弘協商,把他騙到自己的治所給斬殺掉。
隨後,諸葛恪在同僚、親信的幫助下,採取了一系列雷霆手段和政治舉措迅速穩固了局面,坐穩了首輔的位置。在這之後,諸葛恪很快就迎來了成為首輔後的第一場對外戰事,這就是東吳後期著名的東興之戰。
據《三國誌諸葛恪傳》載,孫權於黃龍元年(公元230年)遷都建業之後,準備在現在的安徽省含山縣西南與巢湖市相連接的地方修一處東興堤,主要用來遏制巢湖水的湧灌。後來由於第二年興兵征討淮南地區的時候,很多破敗的艦船都存在了這個地方,所以這項工程開始沒多久就停工了。諸葛恪成為首輔大臣之後,做的一件事就是重修東興堤。
建興元年(公元252年)十月,諸葛恪親率部眾匯聚於東興,繼續復修東興堤工程,並在大堤兩頭連接峽谷的地方修築了兩座城池,由兩名低級將領各率一千多人駐守,東興堤修好之後諸葛恪率部返回。修築東興堤,本來是諸葛恪想要炫耀的第一項政績,但是卻沒想到演變成了他的第一場對外戰事。
曹魏覺得東吳修東興堤的時候越過了國境,這是對魏國的羞辱,於是就以此為名派遣七萬大軍南下征吳,最直接的目標就是東吳剛剛建好的東興堤。諸葛恪正處於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的時候,面對挑釁自然也不甘示弱,親率大軍星夜兼程趕往東興赴救。
這次曹魏大軍的陣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強悍的,領軍的統帥是大名鼎鼎的曹魏權臣司馬昭,率領著大將胡尊和諸葛恪的堂叔鎮東將軍諸葛誕。而東吳一方的將領大多都是籍籍無名的後起之秀,像留贊、呂據、唐咨等將在東吳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名氣。其中唯一可圈可點的就是江東十二虎臣中的丁奉,他在東興之戰中的表現也是此戰中最大的一個亮點。
據《三國誌丁奉傳》載,曹魏大軍南征東興的時候,丁奉作為從將隨軍出戰,一路之上東吳諸將的表現讓他非常失望。面對嚴酷的戰事,諸將討論的不是迎敵之策,而是一個個的溜鬚拍馬,光說一些好聽的話,然而諸葛恪竟然還樂在其中不加以批駁,在眾多隨將當中唯有丁奉一個人處處給他們潑涼水,並提醒他們要做好戰鬥準備。後來丁奉索性請求作為先鋒,率領著自己僅有的三千部眾順水路急速推進,第一個趕到了東興堤進行救援。
當時正值隆冬季節,魏軍一看趕來救援的吳軍人數又不多,所以「置酒高會,使兵解鎧著胄,持短兵,不為設備。」丁奉在少年的時候就已經跟隨甘寧、陸遜等人縱橫沙場了,經歷大小戰事無數,面對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自然是不會輕易放過的。雖然自己只有三千部眾,但是面對數萬敵軍絲毫沒有任何畏懼,果斷率部出擊,「奉縱兵斫之,大破敵前屯。」曹魏大軍被丁奉這一突然襲擊打的措手不及,「會據等至,魏軍遂潰。」關於曹魏大軍兵敗的慘狀,在《三國誌諸葛恪傳》中有詳細的記載。
據載,魏軍受到突襲之後四散奔逃,浮橋上擠滿潰敗的士兵,後來把浮橋也給壓壞了。無路可逃的魏軍為了保命,只有不顧一切地跳進冰冷的水中,被淹死、凍死的人不計其數。此戰中魏將樂安太守桓嘉等將被斬殺,魏軍士兵死傷數萬。吳軍的收穫也相當的豐厚,繳獲牛馬驢騾掛載的輜重數千車,作戰器具堆積得像個小山一樣。
歸根究底,東吳之所以能夠取得東興之戰中的完勝,丁奉是首功之臣。如果沒有他三千部眾的首度衝擊,打亂了曹軍的陣腳,曹魏七萬大軍不會容易被打敗的。另外,在此次戰役中還有一個非常值得圈點的事情:曾經把孫權氣得咬牙切齒的韓綜,在此戰中也被東吳大軍給斬殺掉。
韓綜是江東十二虎臣韓當的兒子。據《三國誌韓當傳》載,黃武五年(公元226年)韓當病逝之後,孫權念及韓當在世時為東吳做出的巨大貢獻,不僅讓他的兒子韓綜接替了父親的兵權,而且還加以重用命其駐守武昌。韓綜在任期間做了很多違法的事情,孫權也表現得格外寬容沒有加以追究。
不過,韓綜自己心裡總是害怕有一天孫權會給治他的罪,於是趁著孫權圍攻石陽的時候,率領部眾及其親屬數千人投靠了曹魏。曹魏對韓綜非常的禮遇,任命他為將軍並冊封為廣陽候。韓綜在曹魏期間,數次率部侵犯東吳的邊境並且殺人越貨無惡不作,「權常切齒」。就是這個韓綜,在這次戰役中也被東吳軍隊給斬殺掉。《三國誌諸葛恪傳》載:「故叛將韓綜為魏前軍督,亦斬之。」
此次東興之戰的勝利,可以說是諸葛恪的立威之戰,使他在東吳的威望達到了頂峰,同時也讓他越發的剛愎自用,把東吳帶向了無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