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兒子很多,曹丕能最後勝出,得到曹操認可繼承自己的位置和事業其實真的很不容易,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前面的競爭對手太多了:首先曹丕上面還有個哥哥曹昂,曹昂聰明性情剛毅謙和,曹操對他很喜歡也很滿意,出征在外都把他帶在身邊歷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日後曹操的繼承人應該是曹昂,可惜的是,因為曹操在宛城的一次風流快活不僅害死了大將典韋,也害死了他的長子曹昂。
曹昂死了,曹丕依然看不到希望,因為他有個強勁的對手就是小他9歲的弟弟曹沖。曹沖從小聰明過人,自曹昂死後,曹操是把他當作繼位人來培養的,可是曹沖在13歲時卻不幸夭折了。
按說曹昂和曹沖死後,應該輪到曹丕了吧,然而曹操優先考慮的卻不是他,而是他的另外一個弟弟曹植。曹植才高八斗(關於這個有個典故,說的是東晉謝靈運對曹植很推崇,他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當然這話有點太過,但也能看出曹植確實不凡),雖說曹丕這方面也不差,但是比起曹植他還是頗有不如。相對於曹丕,曹操更喜歡的是曹植,他對曹植也寄予厚望,一度把他當作繼位人來考慮,但是最後為何卻捨曹植而取曹丕呢?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
第一,曹丕和曹植自身的原因,這個是最主要的。可以這麼說,曹操的才情和權謀剛好在曹植和曹丕身上得到不同的體現:曹植才情有餘,權謀不足,平時可以滔滔不絕,但是曹植文人習氣嚴重,該有的毛病他都有比如放浪不羈,率性而為,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曹操曾有一次想讓曹植出征,結果酗酒的曹植沒放在心上照樣喝得酊酩大醉,結果錯過了出征的時間。要知道曹操曾經專門頒發過禁酒令,曹植的諸多行為讓曹操很失望。
曹丕不同,他知道自己才情不如弟弟曹植,但是他深得曹操權謀真傳。曹丕隱忍,有心計,善於偽裝,雖然有些行為是刻意而為但卻能做到滴水不漏。曹丕的這些心計和行為曹操豈能不知?但是對於曹操而言,一個只會吟詩作對,一個權謀機變深得自己真傳,即使他再喜歡曹植,他也寧願選擇曹丕。
第二,兩人身邊的幕僚各不相同。曹丕身邊有」太子四友」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四人。司馬懿不用說了吧,陳群此人是曹魏的一個牛人,影響了其後幾百年的「九品中正制度」就是出自於他的手,後面兩人看似沒什麼名氣,但是曹丕之所以能上位,吳質卻是幫了不少忙。有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曹操有次出征,曹丕和曹植送行,曹植文采好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吳質出主意讓曹丕啥話不說,就是哭,一副擔心父親安危和捨不得的樣子。這是做給曹操看的,也是做給群臣看的,這一局為曹丕得分不少。
反觀曹植身邊是些什麼人,一個恃才傲物不知收斂的楊修,丁儀、丁廙兄弟兩人也成不了大氣,和曹丕的太子四友一對比,高下立判。
第三,群臣的態度。曹植雖得曹操喜愛,但是朝中大臣大都傾向曹丕,就連深藏不露,明哲保身的賈詡都明確支持曹丕。
第四,曹昂已死,當時曹丕就是長子,自來廢長立幼很容易出變故。賈詡的一句「「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不由得曹操不考慮到立曹植的後果。
第五,相對於曹植而言,曹丕在軍中的根基比曹植要深厚得多,曹魏宗室第二代中的中堅人物比如曹真,夏侯尚等人都和曹丕交好。
所以曹丕具備一個上位者應該有的懂權謀,有心計;身邊的謀臣得力,獲得朝中和軍中大部分人的支持,又是嫡長子,這才是曹操最終放棄曹植選擇曹丕的真正原因。其實曹操的選擇沒有錯,在當時天下還處於紛爭的情形之下,顯然權謀比才情更重要,曹植敗得一點都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