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部三國裡,似乎有兩個人智商特別低,一個是被周瑜戲弄了的蔣干,一個是「樂不思蜀」的劉禪;其實歷史上的蔣干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但卻被《三國演義》所黑。劉禪的一生是多災多難的;劉禪是劉備之妾甘夫人所生。208年九月,曹操派曹純領五千虎豹騎在長阪坡大敗劉備,劉備率領張飛、趙雲等數十騎棄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劉禪在趙雲的保護之下得以倖免。212年,劉禪被繼母孫夫人攜返東吳時被張飛和趙雲截下。後來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而劉禪則被立為皇太子;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進為皇太子。
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事,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劉禪繼位初期,根據劉備遺詔,由丞相諸葛亮輔政,「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同年,劉禪冊張飛之女張氏為皇后。這一年,蜀漢國內叛亂四起,先有牂牁郡太守朱褒佔據本郡反叛,後有夷王高定起兵。諸葛亮為穩定形勢,派尚書郎鄧芝出使吳國,與孫權修好。
234年八月,諸葛亮在渭濱病逝。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因爭奪權力不和,領兵互相攻打,魏延兵敗逃走;楊儀斬殺魏延,統率各路兵馬撤回成都。劉禪大赦天下,任命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鎮守漢中。任命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家政事。
蔣琬也是「蜀漢四相」之一,能力僅次於諸葛亮;而吳壹是劉禪的舅舅,而且也很有能力,在隨諸葛亮北伐曹魏的時候,與魏延在陽溪大破魏將郭淮、費曜;諸葛亮死後,任漢中都督,升任車騎將軍、雍州刺史、假節,又進封濟陽侯。蔣琬和吳壹都算得上位高權重的忠貞之臣,把持朝政一文一武;這可不是諸葛亮遺命。
235年,劉禪又把諸葛亮的心腹楊儀貶為庶民,升蔣琬為大將軍。而且劉禪還善於分析利弊,並不一味的堅持己見,如出征越雋郡夷人之亂時,劉禪就就聽從了蔣琬的建議;後來在夏侯霸來投奔,劉禪得知後立即派人前往接應。劉禪見到夏侯霸後安慰他說:「你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劉禪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並拜夏侯霸為車騎將軍。
這是何等的高明?可是後人總是拿著劉禪說過的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來說劉禪是一個沒智商的傻二蛋,但是這句話也可以這麼解讀「此間樂?不,思蜀也!」,當時已為俘虜的亡國之君,如果劉禪真的說實話,那就真的是傻缺了,估計當晚就會不明不白的死去吧,真不知道是劉禪蠢,還是後人蠢得以為他蠢。
曹丕,心機陰沉之輩,在曹操有能力爭奪繼承權的幾個兒子裡,曹丕雖然是老大,但是卻是最不顯眼的一個,無論是曹昂、曹沖、曹植,都比曹丕要受寵得多;但是曹丕的隱忍,最終讓曹丕贏得了這場世子之戰。曹操死後,曹丕立馬受禪登基,以魏代漢;曹丕在位期間,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雖然曹丕可能能力不如曹操,但是作為一個君主而言,曹丕是合格的,甚至是可以說優秀的,曹魏在曹丕統治期間,國力上漲,民心團結,徹底完成了北方的統一,並擊退外族的入侵。至於孫權的繼承者,那就差遠了,孫吳歷經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任皇帝,但是除了孫權是雄才大略之主外,其他幾個,比起劉禪和曹丕來說,實在是差的太遠了。孫亮十歲登基為帝,十五歲親政,十六歲就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十八歲時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被毒殺。
孫休是孫權的第六個兒子,但是也僅僅在位6年,在位期間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孫休與張布丁奉合謀,遂除孫綝。孫休可以說是個好皇帝,在位期間,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但是奈何命不長啊,登基六年就死了。東吳的亡國之君孫皓就不用多說了,比起劉禪來說,真的差太遠了;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亡國被俘後,僅僅過了四年就死了;而一直以為的「傻子」劉禪,卻得以善終,享年64歲,這就是差距,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