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牧是荊州的最高官員,管理人民之意。不知道沒關係,三國網小編告訴你。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州牧是中國古代漢代至宋代的官名。漢武帝在位時,分天下為十三個州,每個州設立一位刺史。漢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刺史為州牧。後廢置無常。漢靈帝時,也即東漢末年,為了平定黃巾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大權。其中,就本文所要的荊州牧來說,荊州在漢末三國時期可謂兵家必爭之地,比如在赤壁之戰後,荊州的郡縣就被孫權、劉備、曹操三大勢力瓜分。所以,荊州牧在漢末三國時期的地位,自然是舉足輕重了。在漢末三國時期,自劉表開始,共有八位荊州牧。那麼,問題來了,除了荊州牧劉表,另外七人分別是誰呢?
荊州牧:劉表
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劉表至荊州後,單馬入宜城,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在此基礎上,劉表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其餘部李傕、郭汜進據長安。十月,劉表派使者入朝奉貢,李傕派黃門侍郎鍾繇拜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自公元192年開始,到公元208年去世,劉表經營荊州10多年,雖然沒能開疆擴土,卻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東漢末年守住了一州之地,同樣是他能力的重要體現。
荊州牧:劉備
《魏武故事》中記載:荊州刺史琮,心高志潔,智深慮廣。
《三國誌·蜀志·先主傳》中記載:「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荊州牧劉表去世後,他的兒子劉琮、劉琦先後擔任荊州刺史,而不是荊州牧一職。而在公元209年,也即劉琦去世後,劉備擔任荊州牧一職。赤壁之戰後,劉備率眾南征荊州南部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劉備趁機從孫權手中借得荊州江陵(南郡),於是據有荊州五郡。
荊州牧:孫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而來襄樊之戰。趁著關羽主力北伐的背景下,呂蒙兵不血刃,襲取劉備勢力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不久之後,東吳將軍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因此,對於孫權來說,在奪取荊州後,也兼領了荊州牧這一官職。
荊州牧:陸遜
在東吳偷襲荊州,斬殺關羽後,劉備自然非常憤怒,於是率軍討伐東吳,以此為關羽報仇。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為了給關羽報仇,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在夷陵之戰後,陸遜被孫權加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為江陵侯。自陸遜開始,三國時期的荊州牧一職,主要由東吳的文臣武將來擔任。
荊州牧:孫綝
孫綝是東吳歷史上的權臣,掌權後,消滅了反對他的大司馬滕胤、驃騎將軍呂據,進而升為大將軍,封永寧侯。孫休即位後,孫綝上疏給孫休,來表示自己的忠心。孫休則下詔封孫綝為丞相大將軍兼領荊州牧。永安元年十二月(259年1月),孫綝被孫休定計捕殺,年僅二十八歲。
荊州牧:陸凱
陸凱(198年-269年),字敬風。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吳國後期重臣,丞相陸遜之侄。吳景帝孫休繼位,拜陸凱為征北將軍、假節、領豫州牧。孫皓即位,遷任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又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對於陸凱來說,也是東吳歷史上的著名大臣,其最終官至左丞相,可以和陸遜當初的職位相提並論。
荊州牧:陸抗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著名將領,吳國丞相陸遜次子。吳鳳凰元年(272年),陸抗在西陵之戰中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任上,終年49歲。由此,對於三國歷史上的八位荊州牧,三位就來自於陸遜家族。
荊州牧:陶浚
陶浚不僅是東吳最後一位荊州牧,也是三國時期最後一位荊州牧。陶浚是東吳交州刺史陶璜的弟弟。作為東吳的將領,一開始擔任徐陵督等官職公元279年,陶浚被東吳皇帝孫皓遷為鎮南大將軍、荊州牧,為晉軍所敗。公元280年,西晉消滅東吳,徹底結束了三國時代。至於荊州牧陶浚之後的事跡和結局,在史料中缺乏詳細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