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荊州這個四戰之地,諸葛亮與龐統各自有怎樣的意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面對荊州這個四戰之地,諸葛亮與龐統各自有怎樣的意見?

事實上,龐統的本意並不是說荊州是累贅,這完全是斷章取義了。關於龐統對荊州的評價,主要出現在《九州春秋》。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在這段文章的記載中,龐統說荊州地方殘破,人口損失嚴重,北有曹操,東吳孫權,看起來似乎荊州當時的情況確實不樂觀,那麼龐統的這番話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事實上龐統還真說的是實話!當時的荊州確實是殘破不堪,和當初諸葛亮所描述的荊州完全不同。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是用武之國,這話說得沒錯,但那個時候的荊州,在劉表苦心經營下,已經是非常的繁榮富足,人口眾多了,確實是一個好地方。但劉表死後,曹操大軍南下,先後發生了赤壁之戰、南郡之戰,經過數年的戰爭,荊州早已經沒有原來那麼繁華了,所以龐統說荊州殘破不堪,並非誇張而言。

由於此時的荊州已經不像原來那樣統一富足了,所以龐統認為光憑借荊州之地,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益州這個地方國富民強,戶口百萬,是一個成大事的絕佳之地,所以龐統勸劉備一定要要趁機進兵益州,拿下益州,這樣才有可能成就大業!可以看到,龐統說這番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勸劉備進兵益州,他可並沒有說荊州是個累贅啊!這完全是後人臆測的。

事實上,龐統勸劉備進兵益州的思想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思想是非常相似的,當初儘管荊州太平繁榮,但諸葛亮仍然沒有以荊州為大本營,而且勸劉備進佔益州,把益州當作大本營,荊州只不過是進攻曹魏的跳板而已,這說明,在諸葛亮看來,荊州這個地方,屬於四戰之地,和當年的徐州很像,要以它為大本營,很難成事!所以綜合來看龐統和諸葛亮的戰略思想,他倆其實在荊州、益州的問題上,看法差不多,他們都認為應該佔據荊州,但並不能局限於荊州,而是應該進攻益州,把益州作為大本營。從這方面來看,其實很難看出他倆到底誰高誰低。不過這也並不是說,諸葛亮和龐統之間就分不出高低,通過其他方面的對比,我們還是可以發現他倆的差距。

一、軍事能力

龐統這個人,在能力對比上非常吃虧,沒辦法誰讓他死得太早了呢,在進攻益州途中,他過早地去世,並沒能充分地顯示出他的能力,所以很多人沒法直觀的看到他出色的表現。不過從當時人的評價來看,龐統能和諸葛亮齊名,且受到周瑜、魯肅這種大才的看重,說明他本身的能力還是不錯的。而且我們從劉備的反應可以看出,至少在劉備時期,龐統表現出來的軍事能力是要強於諸葛亮的!

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諸葛亮自出山之後,經常作為劉備的謀主,幫助劉備出謀劃策,行軍打仗。實際上這種看法有點失真,在劉備時期,諸葛亮主要負責處理國政、後勤,給劉備作戰提供充足的保障。就拿進攻益州之戰來說,劉備帶去攻打益州的其實是龐統而並非諸葛亮,益州對於劉備來說非常重要,他之所以選擇帶龐統,就是因為龐統的軍事能力要強於諸葛亮。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終劉備一世,大多數作戰其實都並沒有帶上諸葛亮,漢中之戰是這樣、夷陵之戰也是這樣。

在劉備看來,諸葛亮的才能更加適合處理國政,而並非是行軍打仗。事實證明,劉備的看人眼光還是比較厲害的。諸葛亮第一次率軍北伐時,就曾因這方面問題,沒能取得大勝。當時的諸葛亮兵出隴右,三郡直接投降,只有兩郡還在抵抗,而此時魏國的援軍還沒有及時的趕過來。可是從諸葛亮大軍來進隴右,到最終撤退,中間經歷的時間並不短,他卻始終攻不下另外兩郡,不得不說當時的諸葛亮,在軍事表現上確實稍顯笨拙,沒有那麼出色。

不過諸葛亮也確實是個人才,在第一次、第二次北伐受挫之後,他總結經驗,快速學習,很快就在軍事能力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從第三次北伐開始,我們能夠很明顯的看到,諸葛亮用兵越來越爐火純青了,以劣勢兵力可以壓著曹魏的優勢兵力打,此時的諸葛亮已經完全算得上是一個軍事大才了,本文認為此時的諸葛亮軍事能力已經是超過了劉備和龐統了!

二、戰略能力

在戰略方面,諸葛亮前期有隆中對三分天下的規劃,後期有進佔雍涼的舉動,可以說,諸葛亮的戰略能力在三國中是獨一檔的,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他。至於龐統,由於他死得太早,基本沒有看到他的戰略能力,不過他佔荊州奪益州的想法倒是和諸葛亮挺像,再加上他還還有具體的執行方案,所以龐統的能力也是不能忽視的。其實本文認為龐統和法正是有點類似的,兩人都是專研謀略的謀士參謀,龐統活著時,他是劉備的謀主,龐統死後,法正就成為了劉備的謀主!總的看來,龐統的戰略能力還是比不上諸葛亮的,龐統有點像我們現在說的專才,而諸葛亮是一個全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