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撤軍究竟是不是他決策失誤?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面對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撤軍究竟是不是他決策失誤?

空城計大家都很熟悉,在《三國演義》中出現在第95回。話說曹操派司馬懿率兵出擊蜀漢街亭,這邊諸葛亮派去鎮守的是馬謖,馬謖失守了,司馬懿乘勝追擊,一路攻到了西城。諸葛亮在西城,此時城內說兵力空虛多太客氣了,是根本就沒有兵,身邊就一些隨從人員。眼看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諸葛亮定了定神,開始了他的神操作。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先實交代下去:魏兵到了的時候,都不要亂動,我自有辦法。手下的人將信將疑,也都不敢動了。給諸葛亮一個特寫吧,他身披鶴氅,大概是用鶴的羽毛做的披風之類的吧,頭上戴著頭巾,手上搖著一把羽毛扇,站在城樓上,微風拂來,好一位翩翩公子!

好了,回到戰爭情境吧。諸葛亮讓兩個小童抬了把古琴,放在城樓上,再點上一炷香,然後他便坐下,悠然自得地撫琴。琴聲時而高昂,時而悠揚,時而柔美,幾曲彈下來,諸葛亮閉目晃頭,似乎陶醉了,彷彿根本就沒有敵軍逼近這回事兒,城門大開著。

司馬懿的大軍到達西城,司馬懿一看城樓上是這等情境,一時間也懵了,什麼情況?諸葛亮這是搞的什麼,難不成城內有大軍等著我,諸葛亮這是在誘我入城,然後伏擊我?司馬懿一貫多疑,這會兒更是不敢亂動。

司馬懿的兒子見狀,提出要帶上一小股部隊,進城一探虛實,如果諸葛亮真的有埋伏,再跑也來得及。司馬懿思考了一下,沒有同意,下令撤軍!這就是著名的空城計,諸葛亮不費一兵一卒,就退了司馬懿的大軍。

諸葛亮的這個神操作,被後人廣為流傳,大家都在狂讚諸葛亮,說他聰明到近乎成妖!但對司馬懿的舉動卻十分不解,畢竟,如果按照司馬懿兒子所說的那樣,派出一小部分兵力進城探探虛實,才是最好的決策吧。那麼司馬懿撤軍究竟是不是他決策失誤呢?

諸葛亮堪稱神人,這是大家的共識,但司馬懿就真的比諸葛亮差嗎?在歷史上,司馬懿可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並且司馬家可不單單是以謀臣的身份贏的,而是最終贏得了天下,建立了司馬家族的王朝。這麼看來司馬懿的智商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那麼這個簡單而乾脆的撤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多看看其他關於三國這段時期的書,或者影視作品,我們就會發現,《三國演義》裡司馬懿的設定有些太過單薄了,當然這是作者為了突出諸葛亮而做的設定,無可厚非。綜合各種史料,後人對司馬懿的評價也慢慢在變高。諸葛亮的光芒太過耀眼,所以司馬懿的光芒被掩蓋了。

既然司馬懿的才能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那他怎麼還會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呢?司馬懿撤軍後諸葛亮說了一句話:空城計只對司馬懿用。這句話很值得玩味。後人對諸葛亮這句話的解讀,大部分都認為是諸葛亮太瞭解司馬懿了,知道司馬懿多疑,不會貿然行動。

但這個解讀其實是有破綻的,司馬懿多疑沒錯,但司馬懿的兒子提出解決方案了,這個方案完全可行,但司馬懿沒有採納,堅持撤軍。空城計自然高明,但司馬懿的扭頭就走也很玄妙,這兩個人是在隔空神交,用腦電波開了個會然後達成共識了嗎?

是的,可以這麼說,空城計之所以能夠退兵,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一種達到神仙境界的默契。這種默契,不說破的話只有他們哥倆能懂了。司馬懿沒有帶走這個秘密,他臨死前跟兒子司馬昭說了其中的道理。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夠得到重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因為對手諸葛亮的存在。

蜀漢基本上靠諸葛亮撐著,如果諸葛亮升天了,蜀漢自然一擊即潰,魏國輕而易舉就能拿下蜀漢。沒有蜀漢,沒有諸葛亮需要對抗的時候,司馬家族對曹魏政權還有用嗎?甚至,曹家會視司馬家為最大的敵人,到時候司馬家的下場就慘了。

這個剖析是在是太扎心了,但這就是現實。曹操曾經對自己的後代交代過的:司馬家的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掉!看看,曹魏重用司馬家族只不過是要利用他們而已,就像利用一個物件一樣,沒用了的話就丟了,有害的話就摔碎!無情最是帝王家!

史記裡有記載:飛鳥打光了,弓箭就被束之高閣了;兔子死光了,獵狗也就被殺掉煮了吃了。這裡的意思很簡單,打光鳥和兔子之後,弓箭和獵狗對主人而言就沒有用了。用在人和人之間也完全一樣,幫別人解決完事情之後,就沒用了。

這個道理,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自然也知道,他更加相信司馬懿知道他的知道!試想,如果司馬懿沒有明白諸葛亮的這一層意思,真的把西城攻下來了,那麼,先死的是諸葛亮,司馬懿的死也不過就是遲一點罷了。

總結:一個站在城樓上,衣袂飄飄,琴聲悠揚;一個騎馬立於城下,背後是十五萬大軍整裝待發。在短短的對峙的時間裡,他們兩位的心思轉了至少有上千回了吧,然後電光一閃,頻道對上了,司馬懿大手一揮:撤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