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後必反 諸葛亮為什麼看不出關羽敗走麥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後必反 諸葛亮為什麼看不出關羽敗走麥城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關羽和魏延,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諸葛亮在魏延投降時,作出了魏延「久後必反」的結論,並且在他去世後得到了驗證。諸葛亮有這麼神的本事,為什麼沒有看出讓關羽守荊州會敗走麥城呢?其實,諸葛亮都有了先見之明的判斷,只是關羽、魏延兩人的出身不同,對魏延的結局能說破,對關羽的結局是不能說破的。

諸葛亮憑什麼說魏延必反?

關羽攻打長沙時,魏延造反殺死了長沙太守韓玄,協助劉備關羽的兵馬取得了城池。諸葛亮卻在第一時間裡,作出斬殺魏延的決定,並且有三條充足的理由:一是不忠,拿著俸祿卻殺其主公;二是不義,不幫主公守土卻擅自獻出地盤;三是有反骨,頭骨長得不好,腦後生有反骨。

前兩條理由,還可以說魏延的行事與劉備的仁義觀有衝突,說得過去,但魏延一心投靠劉備也沒有什麼錯。第三條理由,純粹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了。諸葛亮為什麼對魏延如此看不順眼呢?在以上三方面的說詞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諸葛亮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名流,崇信「忠臣不事二主」的氣節,講究從一而終、忠貞不二,因此,他是看不得別人屈膝投降的,也極為看不起這樣的人。而魏延,先是在襄陽時殺主獻城,後又殺主獻長沙,這種一反再反的人,在諸葛亮眼裡是毫無信義可言,認為魏延的言行絕對不可信,只要後來遇到合適的時機,魏延肯定還要造反。在魏延第二次獻城投降時,他就在諸葛亮的心裡已經被判死刑了。

諸葛亮「不事二主」的思想,也體現在他後來的征戰中,諸葛亮很少勸降、收降敵將,不像劉備那樣用獨到的識才眼光,感其心、用其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諸葛亮在收降敵將方面,大概最突出的算是收降姜維吧,是因為姜維能力超強,能識破諸葛亮的計謀,對上了諸葛亮的法眼,但他用的收降手段實在值得商榷。

諸葛亮是否看出關羽兵敗麥城?

取得荊州,是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後最得意第一個目標,讓劉備終於有了一個落腳之地,佔住了一塊兵家必爭之地,擁有了發展的更大空間,劉備是倍加珍惜的。諸葛亮在幫助劉備實現了《隆中對》第一個戰略目標後,卻對如何拿下「闇弱」的劉璋,數年來一直苦無對策,直到龐統的到來和他再三的建議下,劉備開始了西進的步伐。

然而,龐統生不逢時,戰死在了落鳳坡。進退兩難的劉備不得已急招諸葛亮率軍來輔佐攻打益州。諸葛亮受命之際,把荊州交給關羽時,就察覺出了關羽守荊州策略的不對路。關羽是一名武將,對劉備哥哥的托付,自然是「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諸葛亮僅憑這一句話,就斷定了關羽守不住荊州。武藝高強,可以攻城掠地,但在謀士參謀如林的吳、魏方面,面對「以文抑武」的策略,關羽就會吃敗仗。

果然,孫權積極地發動了「以文抑武」的各種策略,可謂是用盡手段,尤其是孫權為子求親的手段,可謂是在計謀上用到了極致,也表明了孫權試探的底線。結果,關羽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這種侮辱人的話,讓孫權徹底翻了臉。當然,關羽這句話,很快就傳到了諸葛亮的耳朵裡,諸葛亮在大驚之下,意識到了關羽沒有深刻領會他「東聯孫權、北抗曹操」的精神實質,惹惱了孫權,關羽是必敗無疑。

諸葛亮能夠判斷出關羽失敗的結局,卻因為鞭長莫及而無能為力,只能把這個不願看到的結局苦埋心中。那麼,諸葛亮能否提前看出關羽兵敗麥城呢?這一點上,諸葛亮是無論如何也算不出看不到的,否則,就像他在陰平小道上立了一塊寫有「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預言的石碑,就把後來從此偷襲的鄧艾嚇了個半死。如果諸葛亮能夠早就看出關羽兵敗麥城的結局,提前派幾個人,在蘆葦叢中放一把火,還不得把潘璋、馬忠之流燒個半死?

結語

魏延一反再反,會給人以信念不堅定、見異思遷的感覺,其結局能應驗諸葛亮的預言與諸葛亮的安排有很大關係;關羽兵敗,早在諸葛亮的意料之中,只是因為他與劉備桃園三結義的關係,不能說出結局,當然,諸葛亮不會神奇到能算出關羽是在「麥城」兵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