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孫休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公元235年,是三國時代一個特別的年份。就在前一年,鞠躬盡瘁的諸葛武侯,在北伐途中身死五丈原。三國大贏家司馬懿正受到權臣曹爽的排擠,日子過得有點艱難。東吳這邊,孫權從合肥戰場再次鎩羽而歸。此時,一個孩子的誕生,或許能夠沖淡一下孫權失利後鬱悶的心情。
這個降生的孩子,便是孫權的第六子孫休。由於在孫休之前,孫權已經有了好幾個兒子,所以他的誕生,也只是讓父親高興了一下而已。按這個排序,孫休與帝王之位,是沒有多大關係的,甚至差著很大的距離。況且,孫權疼愛的兒子,也不是孫休。然而,孫休卻在皇室權力爭鬥中,成為了那個幸運兒。
孫休的長兄,也就是太子孫登,是一個賢明仁愛的儲君,可惜英年早逝。孫登死後,兩個弟弟為了太子之位開啟了長達八年的爭鬥,結果雙雙被孫權拋棄,落得個身死的下場。孫權心灰意冷之下,冊立幼子孫亮為太子。轉了一大圈,孫休還是沒有機會。不過,馬上就要輪到他了。
太平三年,年幼的孫亮被權臣孫綝廢掉,這一回,孫綝繞過了孫休那位只知道仗勢欺人的皇兄孫奮,準備扶持孫休繼位。此時孫休身在丹陽,剛聽說朝中大變,就迎來了孫綝派來的使者,這讓他有點遲疑不定,不知去了京城是福是禍,所以連續三次謝絕了使者的請求,不敢進京。
在觀望了一陣局勢後,孫休才慢吞吞起駕前往建康,登基為帝。這一年,孫休23歲,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寶座,迎接他的卻是一個困難重重的局面。孫綝本就權傾朝野,此時仗著擁立之功,更是飛揚跋扈,連孫休都不太放在眼裡,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吳國的主人,作威作福。
面對這種情況,孫休沒有意氣用事,而是故意示敵以弱,表面上裝作對孫綝畢恭畢敬,暗地裡尋找機會除掉這個奸臣。當年十二月,準備充分的孫休終於發難了,他聯合元老重臣丁奉,還有親信張布,一舉將孫綝及其同黨誅殺,肅清了朝中奸黨,重掌朝政,終於可以一展自己的治國才能。
孫休從小師從中書郎謝慈,聰明好學,繼位之後,孫休非常重視教育,興辦國學,崇尚教化。在其他方面,孫休也頒布了很多與民休息的政策,一系列措施,促進了吳國的繁榮。在當時魏、蜀爭鬥不斷的局勢下,孫休治下的吳國,呈現了比較繁榮的局面。
因此,後世史學家對孫休評價比較高,稱他是「吳之賢君」。只不過,這位堪稱一代明君的皇帝,在位僅僅六年,就英年早逝。結果造成寵臣濮陽興放棄他的幼子,轉而擁立暴君孫皓繼位的巨大失誤,讓吳國在最後十幾年中,陷入了黑暗之中,最終步了蜀國的後塵。倘若孫休不死,不知吳國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