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影視版,不知道演魏延的人是何許人。我特別想知道的是,怎麼挑一個一眼就能讓人看出來將來要反的人呢?諸葛亮說魏延是後腦有反骨,這個我就納悶兒了,怎麼看的?古人都留長髮,不像現代人一樣把頭髮剪得賊短賊短。那麼,魏延的大腦袋應該是被頭髮包圍的吧,很難看到「骨」吧?再說了,當時魏延是從戰場上下來的,按道理說,不會不帶安全帽吧?帶著安全帽,諸葛亮都能看出魏延有反骨,真是神了。
要說謀略,我是非常推崇諸葛亮的,但是要說識人用人,那諸葛亮真是差遠了。基本從諸葛亮把持朝政之後,蜀國就再無耀眼的將星出現,這就是諸葛亮的識人用人太差。可以說,諸葛亮是從心底裡看不起其他人的,包括和他名氣差不多的龐統。這也跟諸葛亮出場之前,文中說他和一幫好友在討論未來前程,甲可以當縣令,乙可以當知府等,獨獨諸葛亮笑而不語,言這些都不是他志向。可見諸葛亮從小就看不起其他人。正因為諸葛亮看不起其他人,所以所有的大小事務他都一手包攬了,這也造成了蜀國後繼無人。他發掘不了人才,也無法讓人才物盡其用,更加上他的多疑性格,造成了蜀國如法正、劉封、魏延等人的不幸。
魏延對劉備忠不忠?可以說忠心不二。魏延作為蜀國有名的僅此五虎上將的著名將領,是非常有實力的。這樣一個人,可以挺起腰桿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在劉大耳建幫之初,三國紛亂之時,魏延不管是去曹魏還是去東吳,都可以搏得一個好功名,為什麼要一直留在積弱的蜀國?那是因為他認可劉大耳。魏延本身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從他多次對諸葛亮提出意見就可以看出來,但是諸葛亮謹慎的性格讓他的計劃破產。有勇有謀,自認不錯,當然會有一些心高氣傲的行為,這莫約是諸葛亮不喜歡魏延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魏延不懂為官之道。
要說魏延之後的反,我看純粹是被諸葛亮給逼上梁山的。當諸葛亮星落五丈原時,蜀國軍中當時誰最有威望,誰最能有把握把蜀軍安全帶回國內?沒有別人,只有魏延。楊儀,一書吏耳,如何比得上一手幫助劉大耳創建了蜀幫的元老魏延?憑魏延這麼多年的行軍打仗經驗和治軍之能,可保蜀國安然無患的退到蜀國境內。
偏偏諸葛亮擔心,如果讓魏延來主持一切,那魏延就會把軍政之權全部捏在手裡了。在蜀國已經沒有了劉大耳、沒有了諸葛亮、沒有了五虎將等情況下,誰能壓制魏延?沒有了!加上一直懷疑魏延,所以絕對不能讓魏延獨攬軍權,一定要權衡、制約。這才是諸葛亮的真正目的。
只是諸葛亮也小看了阿斗的本事,最後文武大臣都被阿斗治理得服服帖帖,不愧是能經營蜀國幾十年的帝王。魏延,可惜了你長了個大腦殼,不過是政治犧牲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