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三國諸侯聯盟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演義中,第五回說到了曹操假借皇帝詔書,聯合十八路諸侯,組建討伐董卓的盟軍,並推舉袁紹為盟主,孫堅為先鋒。諸侯會盟時,要盟主念出盟誓,表明大家此次結盟的目的,是為了討伐董卓,恢復漢室。影視劇中,袁紹誓詞念完後,還宰殺馬牛,諸侯與他一起,用中食二指,蘸著牛馬的血抹在臉上,名曰歃血為盟。
當時諸侯們聯盟,真的需要歃血嗎?
是的,正史中,確有十八路諸侯聯盟討伐董卓,袁紹也的確是盟主,但沒說到歃血。不過,臧洪早年也曾組建討董聯盟,說到了歃血為盟。可見這件事不是演義虛構,實際上,歃血盟誓並非當時才有,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
根據《禮記》中的記載,諸侯未經約定而碰到叫「遇」,相約於某地曰「會」,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共同喊了口號叫「誓」,殺牲歃血,告之神明就叫「盟」。所以,盟與其他會面不同,一定會歃血。
可以說,無血不為盟。直到現在,一些人結義時,還會用到血。不是用雞血滴入酒中飲下,就是用自己的血灑在地上,告知神明。
那麼,這個歃血究竟是什麼樣?真的是把動物的血抹在臉上嗎?
根據資料,歃血為盟的具體過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載書」,就是要念出盟誓之詞,主要包括結盟的目的是什麼,若違背了這個目的或者沒有用心做,那會受到什麼懲罰。
第二部分就是殺牲歃血,具體來說分為5個小步驟。
第1步:戎右上壇,主盟者執牛耳,輔助戎右取血,這裡要說的是,若是會盟中有天子,那麼就是小國來主主盟,若只有諸侯相盟,則大國主盟。
第2步:戎右手執盛著牲血和桃制掃帚的玉敦,向大家說清楚此次與盟的意義,別搞得稀里糊塗就參加了,最後又反悔。清楚與盟之後,以後說啥都不能違背誓言,神明不可欺。
第3步:司盟上壇,向北方宣讀盟誓之辭。這些話不但說給參與會盟的人聽,還說給日月山川等神抵及祖先們聽。這就意味著,從此刻開始,大家都要受到各神各祖宗的監督了。
第4步:戎右手執玉敦,逐個給參與會盟的人,會盟的人要用手蘸著敦中的血,抹在嘴唇上。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順序,若是天子在,那大家就按爵位高低來,若是沒有天子,那大家就按實力來。
第5步:誓詞念完了,大家也都歃血了,那就把殺過的動物放在土穴裡,寫著大家誓詞的文書也都放在動物上面,然後一塊兒埋了。意思就是,如果誰違背誓言,就像這獻祭的動物一樣,被殺被埋。
這裡的「牲」,可以是牛、白馬,也可以是雞和狗等動物,這些動物基本代表正義、陽剛,比如牛是耕田所用,狗是看門打獵所用,雞可以打鳴報曉,馬可以是坐騎,也可以托運貨物和耕田。它們對生活很有幫助,是珍貴之物,這可以表現盟誓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