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能稱作是“戰略家”?三國四大戰略家評比!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什麼樣的人能稱作是“戰略家”?三國四大戰略家評比!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四大戰略家評比!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曾提出一個觀點,往往越是在衰亂之世,越容易出現人才鼎盛的局面。漢末三國可謂前所未有的大亂世,所以三國時期也是人才薈萃的時代,竊以為三國有四大戰略家:荀彧、諸葛亮、魯肅、沮授。

漢高祖劉邦曾評價張良說:「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形容雄才大略,指揮若定。比喻很有才智的人無需上陣,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戰略部署,就能夠讓事情獲得成功 。作為戰略家應該對天下大勢有著自己的預料和把控,為自己的政治集團制定戰略規劃,我們看看荀彧、諸葛亮、魯肅、沮授能不能稱得上戰略家。

荀彧

荀彧出身穎川荀氏,是當時天下有名的士族,荀子之後。荀彧少年時,就有「王佐之才」的美譽。公元189年,26歲的荀彧被舉為孝廉,擔任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物品)。因為董卓禍亂朝廷,所以荀彧請求外放為官,之後辭官歸家。後來為了躲避戰亂,舉家遷往河北投靠韓馥,結果袁紹奪了冀州,袁紹對荀彧很禮遇。但是荀彧看出袁紹不能成大事,於是在191年離開袁紹依附了曹操。

曹操見荀彧來投,非常高興稱荀彧為「吾之子房也」。後來荀彧確實證明了曹操的眼光,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在具體作戰方面,荀彧曾面對陳宮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

諸葛亮

諸葛亮的年紀比荀彧小得多,但是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把控也是非常人所能及。我們每個人都熟悉的隆中對就是最好的例證,其實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天下大勢已經逐漸明朗了。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孫權佔據江東,其他如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關東、遼東等地都是割據勢力。劉備想成就事業,其實已經沒有多少發展空間了。

諸葛亮的作用是讓劉備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雖然劉備有梟雄之姿,不屈之志,關羽、張飛萬人敵。但是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集團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顛沛流離,沒有根據地,沒有發展規劃和方向。是諸葛亮讓劉備集團得到了質的昇華,後來事情果然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天下三分鼎足而立。

魯肅

魯肅名聲好像不如荀彧和諸葛亮那麼響亮,但是魯肅也絕對稱得上戰略大家。公元200年(比諸葛亮早7年),周瑜把魯肅推薦給孫權,二人之間一番對話,魯肅為孫權規劃了戰略宏圖,最早提出了三分的規劃。當時曹操在北方擊敗袁紹,已經成為最大的勢力。所以魯肅審時度勢,建議孫權和曹操、劉表鼎足而立,觀天下之變。

魯肅進一步提出,可以趁曹操沒有統一北方之前,剿除黃祖,進伐劉表,奪取荊州。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由於很多其他因素,孫權沒有能夠按照魯肅的計劃實行,魯肅另一次展現他的戰略眼光就是勸孫權聯劉抗曹。面對曹操順江而下,魯肅帶著諸葛亮來見孫權,勸孫權把周瑜召回,可以說是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後來魯肅也在一直努力維護孫劉聯盟。

沮授

可能大家看到沮授這個名字會感覺有些意外,其實4人中沮授的資格最老,沮授也是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沮授在漢靈帝年間就任冀州別駕,舉茂才。兩漢實行察舉制,茂才的份量可比孝廉重多了。荀彧僅僅是舉孝廉,沮授舉茂才。韓馥任冀州牧時,沮授繼續擔任別駕,當時袁紹用計來奪冀州,沮授強諫韓馥不要拱手讓人,可惜韓馥不聽,白白把冀州讓給了袁紹。袁紹佔據冀州,知道沮授很有才能,征辟沮授。

雖然袁紹成功據有冀州,但是也是四面受敵。東面青州有黃巾,西面有張飛燕的黑山軍,北有虎視眈眈的公孫瓚,南有袁術。因此,袁紹和沮授也曾有過類似隆中對的談話,袁紹問計沮授,沮授為袁紹定計如下:發兵向東,掃除青州黃巾;還軍攻打黑山,滅掉張燕;掉轉兵力向北,兼併公孫瓚;以威勢脅迫拉攏戎狄地區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橫掃黃河以北,合併四個州的地盤,網羅英雄人才,擁有百萬人馬。

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劉協輾轉流亡到河東等地,沮授進諫建議袁紹迎獻帝,遷都至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惜袁紹最終沒有採納,第二年(196年)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議迎天子於許都。官渡之戰前,沮授反對進攻曹操,他提出「修耕戰緩搏敗曹」的建議,逐步消耗蠶食曹操,可惜袁紹不聽。官渡之戰過程中沮授多次提出合理的建議,袁紹都沒有採納,實在令人扼腕歎息。

荀彧、諸葛亮、魯肅、沮授分屬於曹操、劉備、孫權、袁紹四個集團,他們每個人都在各自集團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曹、孫、劉最終三分天下,但是之前袁紹也曾是實力最強的,因此我認為,荀彧、諸葛亮、魯肅、沮授可稱為三國四大戰略家。當然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淺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一起討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