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趙雲勝過關羽張飛諸葛亮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趙雲勝過關羽張飛諸葛亮

如果被問及《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人物,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趙子龍!金庸老先生都曾說過:「我最喜歡的是趙雲,我一直覺得他遠遠勝過了關羽、張飛。他在長阪坡曹軍中七進七出,勇不可擋,比之關公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難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時趙雲人品很好,精細而有智謀。」

用現在的標準說就是,趙雲是個真正德藝雙馨的人才,近乎完美。

趙雲渾身是膽,一身好本事,但他卻不是個粗莽的武夫。他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所以他不會盲目跟風。當時,趙雲剛剛舉兵起義,袁紹的勢力最大,很多人前去投靠,但趙雲覺得袁紹算不上仁人志士,跟他的理想有很大差別,所以他沒有去投靠袁紹。

他領兵投靠的是公孫瓚。公孫瓚問他為什麼不選袁紹,趙雲老老實實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希望尋找一個能夠施行仁政的明主。在諸侯爭霸、人人爭奪土地和人口、崇尚武力的時代,趙雲的這種追求很難得。

當遇見劉備時,趙雲好像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他和劉備一見如故,但當時劉備尚勢單力薄,而趙雲已經身在公孫瓚麾下,所以儘管惺惺相惜,但二人還是帶著遺憾分別,但二人心裡都明白一定是後會有期。

當趙雲終於歸了劉備後,劉備如虎添翼,趙雲也有了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趙雲雖然對劉備忠心耿耿、無比敬重,但他卻是個高瞻遠矚、是非分明的人。他很具有戰略眼光,敢直言勸諫劉備。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身死人手後,張飛借酒消愁、性情乖張、鞭打下屬,也身死人手。劉備在雙重打擊下不顧一切準備發兵攻打吳國,趙雲對這樣意氣用事的劉備進行了誠懇而堅決地勸諫。

他從天下大局出發,給劉備分析說當前大敵是魏而非吳,曹操是國賊,曹丕篡漢已經引起百姓動亂,應該趁勢出兵攻魏,佔據關中、控制黃河、渭水,滅掉曹魏後,孫吳自然會投降。趙雲的這一見解很有遠見,可惜當時劉備兩耳已經聽不進任何勸諫,執意發兵。否則,又何來後來的夷陵之敗、退守白帝城?

雖是武將,趙雲卻經常心繫百姓、為民謀利。劉備奪取荊州後佔領成都,有些將領提出賜諸將土地和房屋,趙雲堅決反對。他舉了霍去病不破匈奴不成家的例子,認為當前國賊未滅,天下大亂,並不是追求安逸的時候,而且百姓剛剛遭受戰亂,民生凋敝,應該將田宅還給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念、以國家大局為重的意識,不但很多將領沒有,甚至某些當權者都不一定能想到。

當然大家最喜歡的還是「子龍一身是膽」。英雄崇拜是我們永遠不變的情結。趙雲帶領數十騎殺入曹軍重圍先後救出黃忠、張著等人的英雄事跡每次都看得人熱血沸騰;趙雲使用「空城計」退曹軍的膽略和智謀每次都看得人欽佩不已。不僅劉備誇他渾身是膽,軍中將士更是欽佩地稱他「虎威將軍」。

雖然屢立戰功,更是在長阪坡七進七出救出甘夫人和阿斗,但趙雲從來不居功自傲,二是繼續兢兢業業。當孫夫人要帶阿斗回東吳時,趙雲截江奪阿斗,保存了劉備的骨血。子龍真是忠肝義膽的典範,絲毫不遜於關羽等人。

不但劉備器重趙雲,諸葛亮也非常賞識他,關鍵時刻他總會用趙雲,而有了趙雲的配合,諸葛亮的很多計謀才得以順利實施。所以,當趙雲去世的時候,諸葛亮哭得很傷心:「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去吾一臂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