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劉禪有一個外號,很多人非常熟悉,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長久以來在很多人心目當中,劉禪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尤其是樂不思蜀這樣的故事,讓劉禪在後世很多人心裡的形象就成了一個「傻子」。可縱觀劉禪在位的幾十年,蜀漢也算是還不錯了,而且劉禪也不能說是毫無作為,畢竟他好歹也沒有像其他的昏君那樣,給後世留下太多的讓人覺得非常荒唐的事情,換句話說,劉禪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傻子,但為何後世卻還是會一直嘲笑劉禪呢?
1、劉禪的身世
公元223年,劉備躺在永安宮中,回想自己戎馬一生,卻敗在了陸遜的手裡,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不用太擔心丟臉的事,因為自己馬上就要走到頭了。同年劉備病逝,太子劉禪在成都繼位,那一年劉禪十七歲了,放在現在這個歲數有點小,甚至還沒有成年,不過那個時代這可不算事,更何況劉禪可是一個從小就見過大世面的人。
劉禪字阿斗?劉禪字公嗣,阿斗是他的小名,至於他是劉備的第幾個兒子,並沒有辦法考證,反正指定不是第一個。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妻離子散對他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所以在同齡人曹操當上了爺爺之後,劉備連個兒子都還沒有,無奈之下只能在劉封身上找找安慰。而劉禪的降生,終於讓劉備看到了希望,雖然屬於晚年得子。
曹操得知劉備有了兒子後,估計是一臉的不屑,就連魚豢在修著《魏略》的時候,也開始拿這個倒霉孩子開涮。《魏略》記載,劉備在屯駐小沛的時候就有了阿斗,之後曹操引大軍前來討伐,情急之下,劉備丟下家人慌忙逃竄,阿斗就這樣丟了。
劉備暫且不管,阿斗一番輾轉後被人賣到了漢中,買家是一個叫劉括的人,因為戰亂才遷到了漢中。收養了劉禪後,能看的出來劉括對劉禪還是挺好的,甚至還幫劉禪娶了媳婦生了孩子。早年的事情劉禪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親生父親字玄德。
《魏略》——及建安十六年,關中破亂,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禪,問知其良家子,遂養為子,與娶婦,生一子。
說巧不巧,劉禪有一個姓簡的鄰居,在劉備拿下西川後去投奔了他,倆人一嘮「主公,您失散多年的兒子好像住我隔壁呀」。之後老簡回到漢中仔細查驗劉禪的身份,確定無誤後,上報給了漢中的張魯,由張魯幫忙,把劉禪送到了成都。
一段劉禪傳奇的經歷,但卻漏洞百出,第一點就是劉禪的數歲對不上,要是劉備在小沛時就有了劉禪,那劉禪稱帝的時候起碼有三十歲了。但《三國誌》的劉禪傳、趙雲傳、諸葛亮傳都證明劉禪稱帝的時候只有十六七歲,所以劉禪是在劉備到荊州後才出生的才更可信。
另外一點,老簡驗明劉禪的身份後先報告了張魯,然後張魯幫忙把劉禪送到了成都。可種種跡象表明,張魯跟劉備的關係可好不到哪裡去,甚至張魯曾經放言「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這樣一看,劉禪要是落到張魯的手中,好一點的情況會被送到曹操那裡,差一點的話,估計會被張魯直接斬殺。
2、劉禪其實不傻
阿斗要是真的像《魏略》中那樣,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在漢中過著小資生活,悠閒又自在。可在記載裡,劉禪的童年就算沒被劉備摔過,也是挺不幸的了。劉禪出生沒多久,曹操就開始南下了,要不是趙雲稱職,劉禪和他的親生母親甘夫人,可能都要祭了曹操的軍旗。
再往後看,曹操撤回了北方,劉備得以重回荊州,要按正常發展的話,劉禪可以享受他幸福的童年時光了,但不幸的是自己的母親早早去世了,雖然甘夫人去世的年份沒有明確的記載,但理應是劉備統領荊州的期間段裡。這樣一來,阿斗就成了沒有娘的孩子,缺少母愛的同時,還要成天面對像二叔三叔這樣的一群壯漢。更可悲的是,他的孫後媽還差不點將其虜到江東去,也不賴劉禪寵幸宦官。
《裴注三國誌》——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多虧了趙叔叔和張叔叔的阻攔,劉禪才躲過了當人質的命運。但那又能怎麼樣,劉備的戰事頻繁,估計很少能和劉禪交流,稱帝之後第一件事兒就是親征東吳,死前也沒回一趟成都。劉禪甚至連父親的遺言都沒有親耳聽到,就稀里糊塗地當上了皇帝。
劉禪不用像他父親那樣,逢人便說「我乃中山靖王之後」。但他也沒好到哪去,是個人都知道自己是劉備的兒子,先輩的榮耀實在是太刺眼了,搞的自己一點存在感都沒有,更何況,自己還有一個相父呢。其實小編覺得,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才算的上是正真繼位。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在了北伐的事業上,至此劉禪好像終於有了發揮的機會,按當時情況來看,劉禪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為魏延報了仇,諸葛亮死後第二年,劉禪直接將楊儀貶為庶人,同年讓蔣琬擔任了大將軍一職。
《三國誌》——十三年春正月,中軍師楊儀廢徙漢嘉郡。夏四月,進蔣琬位為大將軍。
在之後的歲月裡,劉禪其實並沒有荒廢朝政,雖然確實沒有什麼建設性的壯舉,但一個帝王該幹的事他也確實都干了。就拿夏侯霸的事來說,劉禪上來就認了個親,輕輕鬆鬆就收了一員大將。再說說劉禪寵幸黃皓,小編覺得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歷朝歷代的帝王們,不寵幸個宦官妃子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當過皇上。
3、關於阿斗的幾點看法
劉禪被後人瞧不起,無非因為他是個投降派。鄧艾大軍突破綿竹關後,蜀漢朝堂亂成一團,有的人要與蜀國共存亡,有的則要向魏國投降,剩下一些沒主意的,乾脆就當什麼也沒發生,該幹啥就幹啥。
一般人覺得劉禪是聽從了譙周的建議,但就算劉禪沒有什麼大作為,他也是一個皇上,譙周頂多是和劉禪擁有一個想法而已,他並不能替蜀國做決定。所以投降還是抵抗,最終還是要取決於劉禪的決定。當時蜀漢的朝廷確實還有退路,撤到南中,或者在東吳成立流亡政府。但事實擺在眼前,南中並不歡迎蜀漢的殘餘力量,而去了東吳就等同於向東吳投降,還不如直接投了曹魏。
結果就不用說了,劉禪選了投降,是有點那麼慫,但就投降而言,也不是有多容易的一件事。用另一種思想來解釋,面子其實是最沒用的一個東西,該慫的時候就要慫,就連沒多少底線的現代人也很少做到。
再看看劉禪執政期間,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已經掌控了一部分朝政,費禕死後,已經沒人能再壓劉禪一頭。姜維看不慣黃皓,想讓劉禪殺掉他,但卻直接被駁回,反而自己還要去漢中避難,對比一下漢獻帝,自然證明了劉禪是實打實的一國之主。
另外劉禪的「禪」字讀音有爭議,「chan」的讀音源於佛教,就算漢末有佛教,劉備也沒有信過佛的跡象呀。而讀成shan則更符合實情一些,劉禪字公嗣,禪和嗣正好是兩個搭配字,意味禪讓之後的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