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1年,赤壁新敗之後的曹操向西北擴展勢力,與以馬超、韓遂為首關中軍閥展開了大戰。此戰中,關中聯軍一敗塗地,面對失敗馬超韓遂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馬超選擇去漢中投奔張魯後又依附於劉備,最後鬱鬱而終於蜀地,韓遂卻放棄了依附劉備的想法選擇在涼州奮戰到底,意圖東山再起。是什麼讓韓遂改變心意做出和馬超截然相反的決定呢?
窮途末路的馬超韓遂
渭南之戰失敗後,參與反叛的關中軍將領樹倒猢猻散,成宜、李堪戰死,程銀、侯選南入漢中投奔張魯,楊秋前往安定,馬超韓遂梁興敗走涼州。敗走涼州的馬超韓遂都沒有選擇向命運屈服,向曹操屈服,馬超韓遂依舊在涼州繼續「反叛」曹操,繼續割據涼州。可好景不長,馬超在楊阜等人和夏侯淵的內外夾擊下失去了根據地,而韓遂也被夏侯淵擊敗,女婿閻行也趁機反叛,為夏侯淵內應,馬超韓遂面臨進退維谷的窘境。
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
同樣是窮途末路,馬超選擇了放棄涼州的一切,寄人籬下,去漢中投奔張魯;而此時的韓遂面臨女婿的反叛夏侯淵大軍圍困的窘境極為失意,心灰意冷的韓遂也想轉投他地,想要從涼州撤到羌中,再進入蜀地依附劉備。就在命運抉擇的十字路口,韓遂的部下成公英勸阻了他,成公英認為韓遂起兵數十年,雖然現在遭遇危機,但不應該放棄希望,更不應該放棄在涼州建立的威信去轉投他地。成公英還建議韓遂先躲到羌人氐人的部落中,然後重新招攬部眾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看似相同實則不同的結局
韓遂在關鍵時刻清醒了頭腦,聽從了成公英的正確建議,帶著僅有的幾千名追隨者逃到了羌人的部落中,韓遂對羌人有恩便被羌人保護了起來,一年後,夏侯淵撤回漢中,韓遂聯合羌人集結了數萬的軍隊,擊敗了背叛他的閻行,大有東山再起之勢。而馬超在依附張魯後被張魯部下排擠,最後選擇了和韓遂當初的選擇——去蜀地投奔劉備。投奔劉備的馬超,雖然高官厚祿禮遇有加,但始終得不到劉備真正的信賴。對於馬超劉備只是想要借助他在西涼地區的威望,為自己造勢,是不會得到像關羽張飛那樣的信任。
公元215年,割據西土三十二年的韓遂病死(另一說是被部下所殺),死後頭顱被部下砍下了當成獻禮送給了曹操,韓遂可以說最後的結局很慘。但韓遂依舊擁有捲土重來的資本,只要曹操對西北的控制稍微鬆懈,韓遂一定會再度稱霸一方,至死韓遂都保留了東山再起的火種。韓遂死後七年,投奔劉備的馬超鬱鬱而終,臨死前,向劉備上疏:「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看似善終的馬超又比韓遂的結局好的了多少?這個威震西土的英雄,臨死前,沒有再想著割據一方,沒有再想著為家族報仇雪恨,留下的遺囑是拜託劉備照顧他的堂弟,讓人唏噓。
韓遂馬超結局看似相同皆窮困潦倒而亡,然實則不同,韓遂到死都保留了東山再起的希望,而馬超最終寄人籬下仰人鼻息,雖然馬超在漢中之戰時也曾策動氐人萬餘人,響應的確實劉備而不再是他自己,馬超自從選擇依附別人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是一個雄踞一方的諸侯,只能是寄人籬下的裨將。身在亂世,既然作為一方諸侯就應該以爭霸天下為己願,不能遭遇失敗就依附別人,劉備涿郡起兵,實力比馬超韓遂要弱的多,但他堅韌不拔,轉戰多地,屢敗屢戰,最終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成就帝王霸業,依靠的正是他那堅強的內心。生逢亂世,兵馬得之容易,土地得之容易,雄心不滅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