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戰時,諸葛亮作為劉備的使者出使江東,而孫權手下重要謀士參謀魯肅全程積極配合諸葛亮,力主聯劉抗曹。那麼,為什麼魯肅會如此配合諸葛亮呢?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居於表,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三國誌
魯肅跨有荊、揚的戰略主張
東吳的戰略家魯肅原本的戰略構想是先割據江東再圖謀天下,而曹操無法輕易消滅,那就乘北方還在混戰,曹操無暇顧及劉表的時機謀取荊州。先擊敗黃祖奪取江夏,進而討伐劉表奪取荊州,這樣一來就佔據了整個長江流域,進可攻,退可守,然後再稱帝謀取天下。諸葛亮的隆中對是要「跨有荊、益」,魯肅的戰略則是要「跨有荊、揚」,他們都看出了荊州的重要性和曹操的不可爭鋒,可見所有偉大的戰略家,他們的想法都會有默契。
其實當時袁紹和曹操正在官渡對峙,勝負未知。而袁紹實力顯然比曹操更強大,面對袁紹猛烈的攻勢,曹操本人甚至一度準備向袁紹求和。然而魯肅一點都沒有提到袁紹,直接默認曹操將是東吳未來的主要對手,從這點可以看出魯肅敏銳的戰略預判力。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時,北方也就曹操最強,所以他得出「誠不可與爭鋒」倒也不足為奇,而魯肅卻能夠在北方眾多諸侯中特別提到曹操,其戰略能力更值得驚歎。
魯肅戰略執行過程受挫
然而,雖然魯肅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就已經提出了先奪取江夏郡,進而奪取整個荊州,最後謀取天下的三步戰略。然而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才剛剛消滅黃祖。而且即使消滅了黃祖,也未能佔據整合江夏。因為新任江夏太守劉琦及時到達江夏阻擊孫權,從而保住了江夏大部。也就是說孫權用了八年時間,才僅僅佔據了江夏的一小部分,而此時曹操卻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開始整頓兵馬,劍指荊州。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此時魯肅的「跨有荊、揚」戰略已經基本上宣告失敗。
魯肅提出「連劉抗曹」新戰略
因此,魯肅必須為江東及時調整戰略。當時的天下局勢是,曹操已經徹底消滅了袁氏勢力,準備南下進攻荊州。在這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劉表又突然病逝。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劉琮一直以來就互相不對付,以蔡夫人為代表的荊州當權者準備廢長立幼,擁立劉琮繼任荊州之主,更加劇了這個矛盾。荊州眾將士又各自有各自的心思,不能同心協力。而唯一有能力抗衡曹操的劉備,一直以來不為多疑的劉表信任,所以雖然看似親近他,卻不給他掌握荊州軍政之權,再加上劉備與劉琦交好,更受蔡氏排擠。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去聯絡劉備,與之聯合共同抗衡曹操。如果他不願意再做打算。劉備十分仇視曹操,所以聯合劉備成功率幾乎可以達到100%。利用劉備去安撫荊州軍民,共同抵抗曹操,如此大事可成。
然而,魯肅也沒想到,荊州士族會擁護劉琮。而劉琮又不戰而降,這直接導致曹操傳檄定荊州,唯一堅決抵抗曹操的劉備又兵微將寡,無力回天。劉備英雄無用武之地,曹操兵不血刃奪取荊州。魯肅原本是想讓劉備以荊州之兵抵抗曹操,江東派兵協助。也就是說戰場主要在荊襄地區。沒想到荊州已經淪陷,劉備被曹操打的倉皇逃竄,戰火不得不燒到江東地區。這時候局勢對孫權極其不利,所謂唇亡齒寒,荊州失守,江東豈能久乎!果然曹操奪取荊州以後,馬上準備奪取江東。在這種情況下,魯肅更加要極力主張與劉備聯合了,因此配合諸葛亮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