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他為何到死都沒稱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他為何到死都沒稱帝?

司馬昭,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婦孺皆知的成語。即使是不熟悉三國歷史的人,對司馬昭的野心也是非常瞭解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野心勃勃的司馬昭至死都沒有篡魏稱帝。他的晉文帝之名,還是他兒子建立晉朝之後,給他追封的。

話說,在甘露五年(260年),司馬昭再次拒絕了朝廷對他的封賞。但是,朝野上下都知道,天下大事實際上都是他說了算,皇帝曹髦並沒有什麼實權。

看著曹氏族人被司馬氏排擠地已無立足之地,皇帝曹髦實在是忍無可忍。當年五月,曹髦懷著一股悲憤之情,不顧大臣們的阻攔,堅持要去殺司馬昭。在東止門外,視死如歸的曹髦,被司馬昭的弟弟司馬胄攔住了。

司馬胄命自己的護衛擋住曹髦,但衛士們卻被曹髦的皇帝名頭嚇到了,都不敢擅自動手。就這樣,曹髦手持寶劍,如入無人之境,離司馬昭越來越近。

此時,中軍護衛賈充聞訊趕來,領著士兵強行擋住了殺氣騰騰的曹髦,並將曹髦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圍了起來。當時,曹髦仗著自己是皇帝,絲毫不把兵士們放在眼裡,他繼續拿著劍衝殺,並不斷地用自己的皇帝之名呵斥兵士。

眾兵士擔心傷到皇帝,於是,紛紛退讓,眼看包圍圈就要被曹髦突破了。賈充見事情不妙,趕快喚來心腹成濟,並唆使成濟進行正面抵抗。成濟頭腦簡單,接到賈充的命令後,根本不想別的,直接殺死了曹髦。司馬昭聽說之後,雖然感到震驚,但憑借自己強硬的手腕,很快擺平了此事。

他先逼迫太后下詔,將曹髦的皇帝之名剝奪,然後,殺掉了成濟。朝野上下雖然對皇帝被殺頗有微詞,但面對獨斷專行的司馬家族,也只能默不作聲。試想一下,司馬昭能憑借一人之力強行壓下弒君一事,可見,他的權力有多大。

其實,在封建社會,任何一個對皇權有覬覦之心的人,都不會停止自己的稱帝之路,更不要說像司馬昭這樣權傾朝野的「二皇帝」了。

那麼,司馬昭為何遲遲不肯稱帝呢,難道是他的實力還不夠嗎?

實際上,當時的司馬昭已經完全有能力去改朝換代,經過司馬懿和司馬師兩代人的苦心經營,曹家江山已經搖搖欲墜,千瘡百孔。所以,司馬昭想要廢掉皇帝曹奐,只需下一道命令就夠了,根本沒有任何後顧之憂。此外,所有的曹氏皇族,都早早地被司馬家族集中到了鄴城。

此時,如果有人膽敢發出異議,那麼,司馬氏將可以實行殺雞儆猴之舉。至於魏國的軍權,曹氏族人更是無法染指。尤其是在司馬師平定史文欽叛亂之後,魏國的所有軍隊幾乎都被司馬師掌握了。在司馬師去世前,又將所有部署都交代給了司馬昭,這就實現了軍權的無縫轉移。

除此之外,司馬家族還掌握了全國的輿論。

眾所周知,改朝換代一事關係重大,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眾怒,落個亂臣賊子的千古罵名。之前,董卓可以隨手廢立皇帝,但始終無法服眾。後來,甚至被幾路諸侯群起而攻之。而曹操雖然堂而皇之地代天子下詔,但終其一生也只能自稱「魏王」。

因此,倘若某個人膽敢弒君或者逼皇帝退位的話,必須事先處理好輿論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司馬昭並不需要過分擔憂。因為,魏國成立不足百年,成立的時候,天下尚未一統,恩澤並未廣播。況且,魏國也是曹丕篡漢而成的。如果,司馬昭建立新朝,那麼,頂多是把曹丕的劇本拿出來再演了一次,根本不會像東漢末年那樣引起全天下的震動。要知道,大漢可是將近四百年的天下。

實際上,司馬昭做夢都想稱帝。

他之所以壓抑住自己的這份渴望,只是因為蜀國還沒有滅亡。在司馬昭看來,自己雖然降服了魏國,但若想改朝換代,還是要取得滅蜀之戰的勝利。因為,只有這樣,自己登基稱帝才有壓倒性的說服力。

於是,司馬昭不顧鄧艾等人的反對,堅持要出兵滅蜀。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十八萬魏軍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地向蜀國發動了進攻。在魏軍猛烈的攻勢下,蜀軍連四個月都沒有堅持到,便決定投降。當年的十一月,蜀國後主劉禪打開城門投降魏國。

至此,蜀國滅亡。

司馬昭見蜀國已滅,便高興地準備起登基事宜來。但可惜的是,他命不長久,沒有熬到登基的那一天。由於身患重病,他只能延遲登基。可不料,滅蜀之後的第二年,他便在病床上撒手人寰了。所以,改朝換代這件事,只能讓他的兒子司馬炎來做了。

於是,266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政權,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隨後,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到了280年,西晉滅吳,完成了統一。

至此,整過國家真正成了司馬氏家族的天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