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諸葛亮北伐的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真相?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諸葛亮北伐的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真相?

三國記載,諸葛亮多次北伐,有勝有敗,祁山,斜谷,陳倉曾經開闢多個戰場。但最終因年老多病,操勞過度,病死於五丈原軍中。但是從諸葛亮的角度來看,真的是如世人所說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嘛?

首先,諸葛亮北伐戰前準備充足。劉備死後諸葛亮知道國中損耗很大,所以採取閉關鎖國政策來休養生息。邊界不與外部溝通,安心發展,大力發展農業,把民生搞大搞強,古代的農耕經濟是支持戰爭的很大一方面,即便是後來的曹操曹丕也做出了很多鼓勵人民事生產作業,開墾荒地,富國強兵。可見國家戰鬥力與人民息息相關。

其次,諸葛亮在蜀地休養生息三年之後,首先做了一件小事,那就是平定南方,說是小事但是意義重大。劉備死後,南方動亂,(蜀地的南方是今天的雲南貴州一帶)國力恢復之後他帶領精兵良將去平定南方,一方面鍛煉自己招募的新兵,熟悉山地作戰,為以後的北伐800里出祁山做準備。並且招募了當時的青羌人組建軍隊,為後來的飛軍。,在北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也充分調用南方各種重要的戰略資源。蜀南富庶之地,有了戰略資源就可以支撐北伐,後勤無憂。南方作戰中,七擒孟獲廣為流傳,最終收服了孟獲這員大將,成為蜀中將軍。

古代打仗,一為錢,二為人,國力充足,國家有錢了才有戰鬥力,同時休養生息也補足了人口,蜀地易守難攻,同時發展也受到抑制。作為三國裡最弱的蜀國去攻打最強的曹魏,實力懸殊。當時曹魏人口軍隊都是蜀國的四倍以上,但是諸葛亮還是去了,並且義無反顧。聰明一世的諸葛亮為什麼會有這個決定那?

第一,諸葛亮自知時日無多。眾所周知,劉備死後托孤諸葛亮於白帝城,而後諸葛亮作為丞相和養父不論朝中大事小事全部精心安排,用心較多,精力損耗較大,心勞日絀,身體大不如以前。所以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重見恢復漢室的統一大業。

第二,諸葛亮自認為佔了天時。所謂的天時,指的是當時的政治環境,在蜀國兵力日漸強盛的狀態下,發動四十萬大軍北出祁山,而天下民心還是向漢的大背景下,恢復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聖人終有一失,在他領導下的蜀國雖閉關鎖國恢復經濟,同時把信息溝通交流也阻斷了,他不瞭解當時北方曹魏集團的強大。同時,當他第一次北出祁山之時,祁山外的南安、天水、安定紛紛投靠了浩浩蕩蕩大軍的蜀國,反叛魏國。更讓諸葛亮認為統一漢室大勢所趨,被蒙蔽了雙眼。

三國時期以弱勝強的例子很多,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北方集團軍與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等等。戰爭想贏,天時地利人和起很大的作用。以少勝多的戰例天時地利至少占一樣,官渡之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盡天時;赤壁之戰,在水上作戰,北方軍隊大多沒有經驗,而孫劉佔盡了地利。而諸葛亮北伐自認為佔有天時,可以一戰,地利人和也不佔優勢。所以才決議北伐。絕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而是「以為有可為,而努力為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