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諸葛亮娶丑妻有什麼政治陰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諸葛亮娶丑妻有什麼政治陰謀?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然而在婚姻大事上諸葛亮卻娶了個丑妻,其中究竟隱藏了什麼樣的政治陰謀?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居士,琅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傑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由於父母早亡,由叔父撫養成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們兄弟姊妹隨叔父一起來到荊州。諸葛亮青少年時期在襄陽的十幾年中,正是荊州刺史劉表任內。在各地戰火紛飛的動亂年代,劉表能「從容自保」,偏安一隅,招納流民,博求儒生,開辦學校,整理古籍,使襄陽成為東漢末年的文化中心。諸葛亮少年時讀書的「學業堂」,就是當時開辦的學校之一。諸葛亮得到不少名師鴻儒的教誨和指點。其中對諸葛亮成長影響最大的名師之一,是襄陽土著大族、名土龐德公。

諸葛亮(181年—234年)

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

龐德公是諸葛亮求教最多,且最尊敬的一位老師,也是對諸葛亮要求最嚴的一位老師。《後漢書》記載道:「諸葛孔明每至德公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冷止。」諸葛亮的叔父亡故後,大哥諸葛瑾遠赴東吳做官,姊姊諸葛惠遠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諸葛亮和他的弟弟諸葛均,他們過著「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生活,轉眼之間諸葛亮就二十五歲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龐德公臨終前,送諸葛亮三本書,並指點說:「我這三本書中的兵戰要策、陣法韜略你都領會了,而那奇藝絕技,實在來不及傳授,我死後,你就去拜沔南學士黃承彥為師,只要心誠,肯定會有人教你。」諸葛亮按照龐德公的囑咐,到沔南拜師學藝。

黃承彥接到龐德公的書信後,有意要考一考龐德公盛讚的諸葛亮。於是,他在諸葛亮的必經之路上擺了一個卦攤,給路人算命看相。諸葛亮路經此地時,見許多人圍著一個老者,老者天南海北,侃侃而談,聽者凝神屏息,全神貫注。好奇心使諸葛亮走近觀看。黃承彥見諸葛亮氣宇軒昂,便要給他算卦。諸葛亮也有意要為難他一下,就在路邊捉了一隻青蛙,對黃承彥說:老先生,請你給我算一算,我手裡的這只青蛙是活的還是死的?黃承彥先是大吃一驚,接著又一喜,圍觀人均不知其中奧秘。黃承彥心想,此人小小年紀卻如此聰明,真是了不起。我若說青蛙是活的,他手一捏,青蛙就死了;我若說青蛙是死的,他手一鬆,青蛙就會活蹦亂跳。黃承彥問少年姓名,果真是龐德公向他推薦的諸葛亮。

黃承彥見諸葛亮聰明正直,十分喜愛。諸葛亮看黃老先生滿腹學問,也特別敬重他,經常登門請教各種問題,批改文章,二人常來常往,十分親近,黃承彥慢慢的有了將女兒許配給諸葛亮的念頭。據《三國誌·諸葛亮傳》裴注引《襄陽記》記載:(黃承彥)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在表章中說: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劉備在隆中第一次見到諸葛亮時,按照羅貫中先生的描述是,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可以說,諸葛亮是一位美男子,那麼他為什麼要娶黃承彥「黃頭黑色」的「醜女」呢?有人說黃承彥「身有醜女」之說是自謙,但「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的民謠說明黃承彥之女起碼不漂亮。諸葛亮之所以迎娶此女,一方面,是由於黃承彥之女與諸葛亮「才堪配」。據說,諸葛亮在第一次拜訪黃承彥時,剛進入黃府,就有兩條大黃狗迎面撲來,諸葛亮慌忙躲避,黃府的丫環見大狗驚了客人,趕緊在大狗的頭部拍打幾下,兩條大狗竟然乖乖得蹲了下來,諸葛亮仔細一看,兩條大狗竟然是木頭狗。諸葛亮盛讚其製造精巧,黃承彥笑著告訴諸葛亮此木狗出自女兒之手。進入堂中,黃承彥指著精美的壁畫和刺繡告訴諸葛亮這些物品都由女兒親手繪製和製造。步入後花園,繁花似錦,黃承彥指著花花草草對諸葛亮說:「這些草木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護理。」諸葛亮不僅從內心深處欽佩黃承彥之女的才華。另一方面,這門親事恐怕更多的是政治因素。據《襄陽耆舊記》記載:漢末,蔡姓是豪門大族,蔡諷的姐姐嫁給了太尉張溫,大女兒是黃承彥妻子,小女兒嫁給了劉表。黃承彥是襄陽名士,是南陽隱士集團的首領人物之一,諸葛亮當時在襄陽的的處境,不說舉目無親,也是沒有什麼依靠。諸葛亮與其結親一是可以順利進入名士集團,取得一定的社會地位;二是通過黃承彥與劉表、蔡氏集團的這種姻親關係,諸葛亮至少可以經常接觸荊襄地區的上層人士,洞悉天下大事和荊襄軍政人物的動向,瞭解和掌握各個政治集團的厲害關係,快捷地獲取全國形勢的資訊。而後來,諸葛亮也是因司馬徽、徐庶的隱士集團中人的反覆推薦,才受到劉備的重視,成為蜀國開國功臣,創下不朽功績。

諸葛亮迎娶黃承彥之女後,黃氏將家務事處理得妥妥貼貼,使諸葛亮有了穩定的後方,從而能專心研究天下大事。不止是諸葛亮本人受到了黃氏無微不至的照顧,就連經常與他談論國家大事的好友博陵崔州平、穎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等人也深受其惠。他們對諸葛亮的婚姻也由原先的不理解,甚至諷刺轉變到了對黃氏尊敬有加。諸葛亮與黃氏的婚姻,不僅為諸葛亮提供了步入政治集團的階梯和良好的家庭環境,在諸葛亮的政治和軍事生涯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據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記載:「汝南入相傳,諸葛亮居隆中時,友人畢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麵者。頃之,飯、面俱備,客怪其速,潛往廚間窺之,見數木人椿米,一木驢運磨如飛,孔明遂拜其妻,求傳是術,後變其制為木牛流馬。」這段記載證明了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的新式運輸工具—「木牛流馬」實際上出自黃氏之手。

此外,劉備軍隊的新式武器「連弩」,以及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為避瘴氣而發明的「諸葛行軍散」,「臥龍丹」也是黃氏教給他的。

古代士兵作戰時所持的兵器,為三國時期諸葛亮所發明,據史書記載:「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

諸葛亮在臨終前寫道:「……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諸葛亮品德高尚,他連年征戰,家裡顧不到,沒有家財積累,可以理解。但身為諸葛夫人的黃氏如果稍稍貪婪一點,諸葛亮的家產就不僅是「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了,可見,黃氏不僅有才,還有德。

更令人佩服的是她的對子孫的教育。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長大後跟隨父親為劉氏開闢江山,南征北戰,屢建軍功,曹魏派大將鍾會及鄧艾分別率兵伐蜀時。鄧艾暗渡陰平道,與諸葛瞻及其子諸葛尚大戰在棉竹,雙方列陣交鋒,蜀軍大敗,諸葛瞻及子諸葛尚皆被斬首,壯烈捐軀。真可謂可歌可泣,做到了諸葛亮所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

晉代一統天下後,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只有諸葛亮的第三個兒子諸葛懷沒到。諸葛懷上表說:「臣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衣食自有餘饒;才同欞櫟,無補於國,請得歸牖下,實隆賜也。」晉武帝司馬炎只得順其志向,可見諸葛亮的遺訓和黃氏的教育有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