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董和董允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古代歷史上,虎父無犬子,有很多父子均為著名將領,名留青史。對於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說到最厲害父子著名將領,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馬騰、馬超父子,關羽、關平父子,夏侯淵、夏侯霸父子,孫堅、孫策父子等。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董和、董允父子,則是蜀漢的一對父子著名將領。雖然在整體名氣上,董和、董允父子比不上馬騰、馬超父子,關羽、關平父子,夏侯淵、夏侯霸父子,孫堅、孫策父子等。但是,對於蜀漢來說,這一對父子的作用卻是不可低估和忽視的。其中,董和曾經輔佐劉備,而他的兒子董允,則和諸葛亮、費禕、蔣琬齊名,並稱為「蜀漢四相」。
一方面,就董和來說。董和(生卒年不詳),字幼宰。南郡枝江縣(今湖北枝江)人。東漢末期蜀漢官吏。東漢末年,董和帶著家人來到了益州,並成為益州牧劉璋的部下。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平定益州後,徵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務,他們出謀劃策,共事歡洽交情深厚。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當時董和的地位還比不上諸葛亮,但是,能夠和諸葛亮共事,已經說明他獲得了劉備的重用和信任。畢竟,相對於諸葛亮,董和跟隨劉備的時間相對較短。
不過,對於董和這位大臣來說,並沒能輔佐劉備太長的時間,也即很可能在劉備登基稱帝之前,董和就已經去世了。對此,在公元221年的時候,蜀漢丞相諸葛亮表示:「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慇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也即在劉備登基稱帝的時候,諸葛亮表達了對董和這位賢臣的懷念,這意味著在公元221年之前,董和就已經去世了。對於董和來說,最終的結局應該是病逝了。
另一方面,就董允來說。我們常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董允來說,他在蜀漢的成就,顯然超過了他的父親董和。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劉備冊立太子劉禪時,任命董允與費禕為太子舍人,後董允調任太子洗馬,而費禕調任太子庶子。
公元223年,劉禪即位後,董允與費禕同為黃門侍郎。黃門侍郎,又稱黃門郎,秦代初置,即給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令,漢代以後沿用此官職,明清時期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對此,在筆者看來,就黃門侍郎這一官職,因為和皇帝之間的特別關係,自然是位高權重了。換而言之,就董允這位大臣,不僅獲得了後主劉禪的重用,也被事實上掌握蜀漢大權的諸葛亮所信任。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駐於漢中。在準備進攻曹魏的時候,丞相諸葛亮擔心後主劉禪年紀尚輕,缺乏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認為董允為人正直、是非分明,於是想委任他負責處理皇宮內的事務。其後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郭攸之、費禕、董允之名,希望劉禪多多聽取他們的意見。不久,諸葛亮任命侍中費禕為丞相府參軍,隨從北伐;於是董允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後,魏延與楊儀爭執再起,互相控告對方謀反。董允與蔣琬都保舉楊儀而質疑魏延的行動。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加封為輔國將軍。
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馬蔣琬病重,不能處理朝廷事務。在此基礎上,朝廷於是任命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以此接替蔣琬。與此同時,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書令一職,成為大將軍費禕的助手。因此,對於此時的董允,可以視為蜀漢的副丞相。在丞相諸葛亮去世後,後主劉禪事實上廢除了丞相一職。在諸葛亮之後,蔣琬、費禕都沒能擔任丞相一職,而是以大將軍或者大司馬的身份執掌蜀漢大權。所以,董允當時擔任尚書令一職,又是大將軍費禕的副手,自然可以稱之為蜀漢的副丞相了。在此基礎上,董允得以和諸葛亮、蔣琬、費禕並稱為「蜀漢四相」。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是蜀漢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當然,相對於前面三位,董允因為長期負責皇宮內部的事務,所以在知名度上相對較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董允生前,長期壓制了黃皓這位宦官,並能夠匡正後主劉禪的行為。從這一角度來看,董允對於蜀漢的作用,自然是不可小覷。在董允去世後,蜀漢再也沒有能夠壓制黃皓的大臣了,比如大將軍姜維都無法除掉黃皓,反而要擔心自己被黃皓陷害,從而在公元262年到沓中避禍。
總的來說,對於董和、董允父子來說,可謂蜀漢的棟樑之臣。其中,董和曾經和諸葛亮共事,以此共同輔佐劉備處理益州的事務。而就董允來說,則和諸葛亮等人齊名,在蜀漢中後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眾多賢臣相繼去世後,蜀漢後期確實出現了人才匱乏的問題。雖然蜀漢還擁有姜維、廖化、張翼等不少武將,可是,缺乏董允等治國之才,同樣是非常致命的,這成為蜀漢在公元263年被曹魏消滅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