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漢獻帝劉協禪位於自己,此時國力已遠超曹操那個時代。但曹叡死後,司馬懿便通過高平陵之變成為了帝國的實際控制者,此後魏帝不得不看著司馬家的臉色而行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司馬家的根基越來越穩固,且大有取代曹家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曹魏末代皇帝曹髦決定背水一戰、以極端的手段剷除權臣司馬昭。但惋惜的是曹髦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又低估了司馬家在朝中的勢力,最終慘死於甘露之變之中。
01司馬師扶持曹髦登上帝位
公元251年司馬懿去世,司馬師身為長子,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司馬家的家主。為了更好地控制魏帝和朝政,司馬師迫使魏帝敕封自己為大將軍,並身兼輔政之職責。至此,司馬家對曹魏帝國的控制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司馬昭身為司馬師的弟弟,自然成為了後者得力的助手。二人通力合作,早已經將曹魏朝廷改姓了司馬。公元254年,司馬師廢掉了曹叡親自選定的後繼之君曹芳,並改立二十二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曹髦繼位之初,就向群臣和天下人表了決心,準備以仁德治理天下。與此同時,他還下詔裁減宮中非必要的用度,盡可能地減輕財政壓力。除此之外,他還頻頻派遣官員奔赴全國各地調查民情,並暗中走訪各地行政機構調查是否存在官員貪贓枉法的現象。種種跡象都表明,曹髦確實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但司馬家無疑成為了他實現抱負的巨大絆腳石,畢竟魏帝的皇權早已經被司馬家剝奪得不剩多少了。
02曹髦對司馬昭愈發不滿,決定剷除權臣
起初,曹髦和司馬家族人、尤其是司馬師一直保持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他先是授予了身為大將軍的司馬師更多的權力,允許他節制全國所有的武裝力量。不過這一舉措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司馬師早已經將軍權收歸到了自己的囊中。曹髦此舉,也只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
隨後他又賜下恩典,允許司馬師不必遵守朝廷禮制。不僅可以在面見皇帝時大步行走,還可以穿鞋佩劍上殿。同樣,這道恩旨也是形式大於實際。如果真的要說這道旨意存在著什麼意義的話,那就是曹髦給自己找回了一絲顏面。否則司馬師在沒有得到批准的情況下佩劍穿鞋走上大殿,無疑會傷及皇帝的面子。
公元255年司馬師不幸去世,司馬昭得以成為了曹魏帝國真正意義上的實際統治者。司馬昭執政手腕較其兄長和其父更加強硬,對魏帝的態度更是如此,二者之間的關係隨即開始惡化。另外,由於司馬師在臨死之際擅自將大將軍之位傳給了司馬昭,並未經過皇帝的正式敕封,這也讓曹髦更加憎恨司馬家。基於此,曹髦便萌生了剷除權臣的念頭,這也為後來甘露之變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03曹髦被殺,曹魏名存實亡
就在司馬師剛剛去世之際,曹髦就下詔命重臣傅嘏率領曹魏精銳進駐京師。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將兵權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與此同時,他又以其他理由將司馬昭及其麾下的大軍調離了京師,前往許昌鎮守
此次事件使得二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惡劣,二人表面上將對方稱之為愛卿和聖主,背地裡卻都恨得牙根癢癢。但不管怎麼說,此時曹髦仍然是弱勢的一方,故而採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即加封司馬昭為晉王。
如果曹髦的計劃能夠成功,那麼就可以在傅嘏的大軍進駐京師之後宣告京師獨立,並將司馬昭及司馬家族人定性為逆賊,進而號召駐守在全國各地的大軍勤王剿賊。但曹髦卻沒有想到司馬昭敢於提前率軍進駐京師,面對後者的豪橫無理,曹髦也毫無辦法。
然而司馬昭並沒有因晉王之位而失去了理智,相反,他先後共計推辭了九次才迫使曹髦打消了這一念頭。司馬昭的行為讓曹髦愈發感到不安,擔心自己有一天也會步曹芳的後塵被權臣所廢黜,故而決定先下手為強。
公元260年,曹髦召集親信李昭等人,將自己私藏的刀劍盔甲分發給仍然效忠於曹魏宗室的禁衛,正式對司馬昭「宣戰」。當時擔任尚書一職的王經曾苦口婆心地勸阻曹髦,望他能夠再隱忍一段時日尋求更好的時機,但是卻遭到了曹髦的拒絕。此時的曹髦已經下定了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去權臣,即便會丟掉了性命。
曹髦的勇氣可嘉,可他卻不知身邊的近臣大多早已經投靠了司馬昭。擔任侍中一職的王業在得知了這一消息後立刻通報給了司馬昭,後者隨即調兵遣將進入皇宮之中。太子舍人成濟在與曹髦遭遇後立刻上前將後者刺於車下,曹魏帝國至此已經名存實亡了。
04結語
司馬昭人生最大的污點,就是在甘露之變中殺害了曹魏的末代皇帝曹髦。在中國古代史上,凡是殺害了皇帝之人,都將遭到後世世人無休止的唾罵。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曹髦雖有意剷除司馬昭及其身後的一派勢力,但畢竟曹髦此時還是君主、而司馬昭仍是臣子。臣子弒君,一直以來都是大忌。
司馬昭弒君不僅對當時的格局造成了嚴重的衝擊,也直接動搖了司馬氏的統治根基。
據史料記載,曹髦死後有不少百姓掩飾不住心中的悲痛放聲大哭,可見司馬昭此舉實在是太過魯莽。而同樣是通過兵變篡權奪位的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卻因在奪取了政權之後善待前朝皇室柴氏從而贏得了百姓的愛戴,也北宋帝國能夠享國近二百年奠定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