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容不下陸遜 陸遜晚年為什麼會被活活逼死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為什麼容不下陸遜 陸遜晚年為什麼會被活活逼死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陸遜和孫權,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陸遜晚年為什麼活活逼死?孫權為什麼容不下他?陸遜哪裡惹到孫權了?

公元245年,陸遜心中懷著無限憤忿病倒了。

只因他曾上書為太子孫和正位,近期,宦官不斷帶來孫權的書信,斥責他不該探聽宮中機密。

3月,63歲的陸遜帶著滿腔的憤懣與疑惑,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21歲就成為孫權的幕僚,為東吳的建立和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孫權也多次誇他像周瑜一樣膽略兼人;就在一年前,孫權還在冊封他為丞相的詔書中稱讚他,「伊尹呂尚,君實兼之」。

言猶在耳,彌留之際的陸遜怎麼也想不通,二宮之爭自己一直保持中立,現在不過是說了幾句丞相該說的話,孫權為何就不肯放過自己?

01孫登之死

二宮之爭的起源,應是孫登之死。

公元241年,孫權培養了多年的繼位人,太子孫登不幸病逝。孫登氣絕之後,孫權收到他的臨終上疏,震驚悲惋,悲痛無法抑制。

因為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所以每次談到孫登,孫權都淚流不止。

孫登出生於公元209年,是孫權的長子。曹魏曾多次要求孫權納孫登為質,孫權都予以拒絕。

孫權很早就開始著力培養這個兒子。早年聘張昭父子教授《漢書》,稱帝后更是直接將陸遜長期留在孫登的身邊。

為了培養他的羽翼,孫權還早早地為孫登挑選了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四人為太子中庶子在,號稱太子四友,同時以謝景、范慎、刁玄、羊道等人為太子賓客。

長大後的孫登,在各方面也都讓孫權很是滿意。

因此,孫登之死讓孫權喪失的不僅是一個卓越的太子,還有希望,平衡江東和淮泗集團的希望。

這一點,我們看看孫權為孫登挑選的那份羽翼名單就瞭解了。

太子的老師是江東士族領袖陸遜。從他對孫慮等人說話的語氣來看,此時諸皇子的確十分忌憚陸遜。

太子四友和四賓客中,除了顧譚出身吳中四姓、刁玄是揚州人以外,其餘都是淮泗二代精英。

這份名單中,陳表是孫策舊將陳武之子,張休是失寵的張昭之子,諸葛恪則是孫權的心腹諸葛瑾之子。

這份名單可很有意思。

前幾期,我們提到,孫權稱帝后,江東集團已經極為壯大和膨脹,東吳朝堂丞相和上大將軍都出自江東;而淮泗集團則極速凋敝,以至於無人挑得起大梁。

就在孫登去世6年前,終極大招呂壹因罪斬首,孫權削弱江東士族的計劃基本告吹。

而孫登的這個班底,既能讓江東士族滿意,但重點扶持對像卻是淮泗集團,孫權甚至還考慮到了各個勢力小團體的均勻分佈。

可見,為了平衡江東士族與淮泗集團,孫權可謂是用心至極了。

也正因為如此,孫登之死,猶如一次政治地震,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很多人都感覺到了。

02 二宮之爭

公元242年,孫和被孫權立為太子。但同時,孫權又立孫霸為魯王,政治待遇幾乎和孫和無二。

不久,因羊道建議,魯王地位有所降低,孫霸心有不滿,便起了爭儲之心。

眼看魯王受寵,很多朝臣們紛紛遣送子弟侍奉孫霸,朝中很快就形成了太子黨和魯王黨明爭暗鬥,這便是二宮之爭,也稱南魯黨爭。

孫霸能和孫和爭位,是因為其背後有三個支柱,他們分別是娶了公主孫魯班的全琮家族、和孫霸的兩個外戚張承、劉基。

這三人和孫霸一樣,早年都很受孫權的寵愛。可見,二宮之爭其實跟孫權不無關係。

然而,事態的發展,很快就超出了孫權的預期。

由於孫權對全公主的寵愛和親近,孫和的太子之位一次次幾乎不保。這引起了太子黨官員的牴觸,朝堂之上已不是暗鬥,而是明爭了。

孫權很快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下令禁絕他們與賓客官員往來,專心就學。但有些事一旦開始了,便沒有那麼容易結束。

終於一個重量級人物被捲了進來。

這人就是陸遜。

陸遜本來長期鎮守武昌,遠離建業朝堂,因此對此事一直冷眼旁觀,保持中立。

當全琮就此事跟陸遜通氣的時候,陸遜還勸他局勢不明,不要過早表明態度。

然而,江東士族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陸遜管得了自己,卻管不了他的族人和親戚。陸遜的族子陸胤、外甥顧承都是支持太子孫和的急先鋒。

孫和眼看自己地位不保,便多次讓陸胤和太子太傅吾粲向陸遜求救,想借陸遜的份量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於是,陸遜便多次上書,陳述嫡庶之分,「太子正統之位,宜有磐石之固」,並計劃親自到建業面見孫權,陳述意見。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孫和不僅沒有因此保住太子之位,卻捅了一個大大的馬蜂窩,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敗亡。

很快,陸胤被下獄,審問他如何瞭解宮中秘聞;吾粲因為和陸遜書信往來而被下獄處死。

你陸遜身在武昌,如何瞭解宮中秘事的?孫權繼續抓住這一點不放,多次遣使責問陸遜。陸遜受不了責問,不久便憤忿而死。

在此之前,太子黨的顧承、顧譚已被流放交趾。因此,這一次,太子黨的實力遭到了極大的削弱。

03 太子黨的秘密

如果單純看陸遜的上書和作為,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妥,還是頗為一心為公的。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孫權要不斷地斥責陸遜,以致於逼死一代英傑,甚至於削弱國家儲君的勢力。

事實上,所謂探聽宮中秘聞不過是借口,孫權不能忍受的是,陸遜明確表示支持太子孫和。

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太子黨和魯王黨的不完全名單就瞭解了。

太子黨: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尚書僕射屈晃、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以及太子屬官太子太傅吾粲、張純等;

魯王黨:驃騎將軍步騭、鎮南將軍呂岱、大司馬全琮、左將軍呂據、中書令孫弘;全琮之子全寄,魯王屬官吳安、孫奇、楊竺等;

史載,二宮之爭時,東吳朝堂之上,「中外官僚將軍大臣舉國中分」。

但如果大家仔細看這份名單,就會發現,太子黨中除了諸葛恪等少數人,幾乎都是江東士族;而魯王黨中除與顧承等人交惡的全琮,幾乎全都是淮泗集團和荊州士族。

在前三篇,子彧寫了一萬多字向大家說明,江東士族跟孫家的目標並不完全一致,他們並不熱衷於開疆拓土,只想守著一畝三分地,同時擴大自身在東吳內部的發言權。

而寄居江東的淮泗集團為了自身利益,卻十分希望孫家能帶領他們攻略掠地,甚至統一天下,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拿到更多的發展紅利。

而從孫權上位到孫權建國稱帝的20餘年間,江東士族迅速壯大,而淮泗集團卻迅速凋敝後繼無人,新加入的荊州士族和僑居士族又不甚團結,多被江東士族拉攏。

因此,孫權登基以後,一直在試圖扶持淮泗集團而打壓江東士族,從而保持孫氏對國家的控制力,並孫吳帝國的生命力。

而現在,孫和的支持者幾乎都是江東士族,如果孫和以後上位了會怎麼樣呢?

輕則國家生命力進一步削弱,遠了說孫家被不被架空都不好說,後來的東晉就是這麼回事。

這就是為什麼孫權私下跟楊竺商議,準備廢除孫和,立孫霸上位。而正是這次密談,被孫和探聽到,這才有了陸遜的數次上書和被斥責而死。

04

為什麼這麼多人附孫和都沒出大事,陸遜一上書就出事了呢?

看看陸遜的份量就瞭解了。

從21歲加入孫權幕僚開始,陸遜就是江東士族的首腦和希望;20年間通過征伐山越和各種手段,陸遜麾下有精兵數萬;

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陸遜在東吳大軍中的威望大漲,連曹魏將士都十分畏懼陸遜;從荊州牧到上大將軍到丞相,陸遜身居高位多年,東吳朝堂上的威望也很高。

孫權從229年就開始忌憚陸遜,削除他的領兵,把他調離江東老巢,甚至在加封丞相時仍然讓他留守武昌。

況且,陸遜之所以轉變態度,由中立轉而支持太子孫和,其實也並完全是公心,而是很大程度上因為外甥顧承的遭遇,是為了保護江東士族的利益。

很多人都認為,孫權晚年昏聵,導致東吳蛾子不斷,比如遠征公孫淵、二宮之爭和陸遜之死。

然而,事實上,所有這些事的本質都是,為了孫家在江東的統治,孫權不得不重用江東士族;但為了孫家能繼續掌控東吳,為了東吳的國家生命力,孫權不能讓江東士族集團繼續壯大。

在孫權眼中,陸遜上書就意味著,公開承認了孫和與江東士族的關係。而這,是孫權無法容忍的。

所以,陸遜一旦表明支持太子孫和,孫權就已經容不下他,甚至於還會加速太子黨的敗亡。

從這個角度說,陸遜或許死得並不冤枉。

陸遜死後數年,孫權最終決定將太子幽禁。此舉再次遭到了太子黨朱據、屈晃、陳正、陳象等人的激烈反對。

孫權同樣沒有手軟,朱據、屈晃在大殿上被打了100大板並流放,陳正陳象被誅族,受到此次事件牽連誅殺流放的有10多人。

或許是因為害怕自己的目的被發現,或許孫權也的確是擔心重蹈袁紹的覆轍,最後孫霸及其黨羽被利用完之後,也沒有落到好下場。

子彧說

陸遜21歲加入孫權幕僚,39歲一戰封神,此後一路青雲直上,一直做到了丞相,位極人臣。

然而,因為陸遜代表的是江東士族的利益,而不完全是為了效忠東吳政權,孫權從229年開始就不那麼信任陸遜了,此後一直保持了20年的表面君臣和諧,直到陸遜晚年被孫權斥責而死。

在三國歷史上,陸遜的一生極其輝煌。

輝煌到什麼程度呢?《三國誌》以惜墨聞名,除了曹孫劉的皇帝們,有且僅有兩人能夠實現單獨列傳的榮耀。

這兩人,一位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另一位就是陸遜了。

然而,在後世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如日月之輝,光芒萬丈;陸遜卻如秉燭之光,或明或暗。

這是為何呢?

54歲的諸葛亮,為了他所效忠的國家和人民,殫精竭慮20餘年,鞠躬盡瘁,將蜀漢的政治理想帶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高點;

63歲的陸遜,為了自己的家族江東士族集團,操了40多年的心,卻與主君孫權躲了一輩子的迷藏,東吳的處境越來越窘迫。

同為那個時代頂級的人才,陸遜的問題,不在能力,而在態度。

《琅琊榜》中,眾人感歎,為什麼想著別人的人能活,只想到自己的人卻要死?

梅長蘇回答:上天是公平的,那個人失去的,難道不是比生命更為寶貴的東西嗎?

歷史也是公平的,2000年後的今天,有人會偶然記得63歲的東吳著名將領陸遜,但幾乎所有國人都會崇敬54歲的蜀漢丞相諸葛亮。

說在末尾:陸遜的故事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

然而,孫權雖然逼死了江東士族的首領,但卻無法將江東士族根除。

幾年後,孫權也死了,但江東士族們與孫家王朝的博弈,卻還沒有結束。

參考資料:《三國誌·吳書·吳主傳·陸遜傳·吳主五子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