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殺劉封是為了什麼,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劉封雖然是劉備的兒子,但是畢竟還是養子,並不是親兒子,而在後期,諸葛亮竟然建議劉備殺掉自己的這個養子,這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諸葛亮對劉封的嫉妒,那他嫉妒的是什麼,難道是有什麼東西,劉封擁有但是諸葛亮不曾擁有嗎?諸葛亮到底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又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劉封和孟達共同駐軍上庸地區,由於兩人不和,孟達背叛蜀國投降了魏國。在魏國來攻時,上庸太守申儀也背叛了劉封,劉封敗走逃回了成都。劉備責備劉封侵犯欺壓孟達,還置關羽危亡於不顧。諸葛亮勸劉備趁機除掉劉封,劉備於是將劉封賜死。劉封自殺後,劉備為之流淚。
對於劉封被殺一事,有諸葛亮起主導作用一說,又有諸葛亮是嫉妒劉封一說。對於前一種說法,誰是君主誰是臣子誰是主誰為次已經很清楚了,在此無需多說,那麼,諸葛亮建議殺劉封,真的是嫉妒劉封,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嗎?
劉封將來的位置是什麼
劉封本姓寇,母家是長沙劉氏。劉備剛到荊州時,因為沒有繼承人,於是收養劉封為子。劉備剛到荊州時已經四十歲,這時候身邊沒有兒子,劉禪直到建安七年才出生,中間間隔多年。三國時期的人均壽命不長,四十歲沒有繼承家業的兒子,劉備收養劉封的意圖很明顯,主要就是為未來做打算。未來不管是做將軍諸侯還是稱王稱帝,甚至於當一個普通老百姓,劉備也需要這樣一個人。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如果劉備一直沒有兒子,這個劉封就可以繼承劉備未來的家業,劉備稱王他可以繼承王位,劉備稱帝,他可以繼位當皇帝。只不過由於劉禪的出生,這種狀況發生了改變,而劉備稱王后,封了劉禪為太子,劉封的地位就十分的尷尬了。孟達叛魏反攻上庸時給劉封去過一封信說:你和漢中王不是親骨肉,卻有著威重的權位勢力,又不算君臣,卻處於高位。這當中雖然有挑撥離間之嫌,但說的卻是實情。假如這不是實情,完全是不合當時現實的捏造之詞,《三國誌》作者不會是全文記錄,只需「間之」等語即可。也就是說,劉封既是兒子又是臣子,但兒子不像兒子,臣子不像臣子,所以才會顯得尷尬。
諸葛亮有必要妒忌劉封嗎?
劉備稱王,意味著他是一定會當皇帝的。根據劉封的定位,將來「移世之後」,也就是劉備死後,劉封是可以封王的。如果不封王,那你怎樣對待這個兒子?劉備明確收養過劉封,不可能像曹真曹休那樣擔任大將軍之類的職務,否則,曹彰比曹真更有資格擔任大將軍。正因為如此,曹彰只能當王,不能當大將軍,劉封也是此例。這樣一說就可以看得很明白,諸葛亮是純粹的臣子,他和劉封未來的陞遷不在同一條道上,不會產生擁擠和競爭,又哪來的妒忌和陰謀?所以,諸葛亮擔心的是劉封「剛猛,移世之後終難制御」。也就是劉封這個人性子太烈,劉備在世還好說,將來一旦劉備過世,一個柔弱沒經過戰陣的劉禪是沒有辦法制約他的。也就是這一點說動了劉備,否則,劉備陣營本來就將才不多,又怎能捨得殺一員猛將!我們千萬不能小看了劉備,如果諸葛亮是為自己考慮而不是為劉備考慮,劉備是絕對不會殺劉封的,否則,他又怎會被曹操稱之為天下英雄!
劉封的罪名該不該殺
殺劉封有兩項罪名:一是侵陵孟達,二是不救關羽。先說不救關羽。孟達是宜都太守,他從秭歸北上進攻房陵,進而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獨自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於是命令劉封自漢中來到上庸,統帥孟達的軍隊。攻下上庸後,上庸的太守仍然是原來的太守沈耽。這時候,駐守在荊州的是關羽,劉備給關羽的權力是假節鉞,總督荊州。這個時候,不管上庸是屬於益州還是屬於荊州,只要孟達還是宜都太守,他帶的這些兵就要歸關羽調度。如果關羽沒有失敗,此事還能交代過去,但恰恰是關羽兵敗被殺掉。孟達不聽關羽調度,荊州又丟了,穩定下來以後,劉備會對此沒有一個說法嗎?如果孟達和劉封兩人和睦,劉封是個胸懷寬廣之人還好說,但恰恰是兩個人不和睦,而劉封還欺壓限制孟達。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問題,劉封侵陵孟達。孟達害怕劉備追究不救荊州的責任,而劉封既是劉備的兒子,又不是關羽直接的部屬,劉封可以不死,孟達成嗎?孟達後來又想回到蜀漢國,恐怕當時但凡有活路,他也不會叛逃的。因為劉封不能很好地使用孟達,導致了孟達叛變,而孟達的叛變又導致了上庸丟失,所以這罪名可想而知會有多大!不聽關羽調遣(關羽活著事後也可以殺他)、導致關羽被殺、丟失荊州、丟失上庸,想想劉封、孟達該被處死幾次?
當然,罪名再大,劉備也可以不殺自己的兒子,但偏偏這個兒子不是親生的,而他這個養子又不是一個守本分之人。所以,諸葛亮沒有絲毫的妒忌之心,只不過是點到了劉備的痛處,給劉備提了一個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