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曾數次試圖出川,為什麼都失敗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曾數次試圖出川,為什麼都失敗了?

大家好,我是三國網小編,說起韓信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秦末大起義時期,韓信想出川,他成功了;三國時期,諸葛亮數次試圖出川,卻都失敗了。都是出川,為啥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呢?是因為諸葛亮不如韓信嗎?當然不是。

那是因為什麼呢?原因主要是韓信和諸葛亮所處的環境完全不同。

韓信出川時,川外還是一片混亂,諸侯間混戰不止,漢軍只要不主動出擊,就沒有具體的敵人。

西楚霸王項羽是滅秦的最大功臣,明明有稱帝的實力,卻腦子秀逗了,滅亡秦朝後大封諸侯,還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他老哥施施然衣錦還鄉了。沒多久,齊國、趙國諸侯叛亂,項羽率軍前去平叛。

韓信就是抓住這個時機出川的,為了迷惑項羽,出川前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偷偷摸摸的率軍出川,一戰打敗章邯,章邯本是秦朝大將,投降項羽後被封為雍王,封地就在關中。

項羽放章邯在這裡,其實就是為了防備劉邦,他一敗,漢軍在關中無人可擋,很快就佔領了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了楚漢爭霸的初期勝利。

這個時候,張良還來了個神操作。他偽造了兩封信,一封以韓王的口吻,向項羽匯報他對於劉邦的觀察,說劉邦只想得關中,不會向東繼續進軍;另一封以齊王、梁王的口吻,說兩國要聯合起來滅亡楚國。

項羽這個鐵憨憨,竟然就信了,放心大膽地進攻齊國,不再擔憂劉邦會成為大患。

他真的放心得太早了,趁他和齊國死磕,劉邦聯合諸侯56萬大軍攻取楚都彭城,雖然後來項羽率3萬騎兵就奪回了彭城,卻已失先機,劉邦早和諸侯們勾搭上了,兵力源源不斷,最終以絕對兵力優勢打敗項羽。

從以上內容咱們可以看出,韓信出川時天下無主,沒有誰會特意阻攔他出川,又有劉邦坐鎮、張良巧計,出川的風險不大。

而諸葛亮那時候,雖然還未統一,但川外的地盤都被曹魏和東吳瓜分乾淨了,他只要一動,立刻就會被兩國偵知,根本沒辦法像韓信那樣出其不意、兵行險著。

史料上說諸葛亮北伐時每次都聲勢浩大,但大家想一想,古代又沒電話或網絡即時通訊工具,這種訊息怎麼就能傳揚得天下皆知呢?只能是因為曹魏、東吳都在盯著蜀漢的動向。

何況,諸葛亮未必想出川。韓信出川,只要打敗章邯就能立足關中,再圖天下。諸葛亮若是出了川,可就沒川蜀這塊根據地了,他得打敗東吳或曹魏才能站穩腳跟,要有那種實力,他早出川了。

雖說東吳在諸葛亮北伐時數次助攻,但諸葛亮要是取得大的勝利,威脅到東吳,信不信孫權立刻反水?襄樊之戰不就是教訓?對於蜀漢來說,東吳從來就不是可靠的盟友,而是需要戒備的潛在敵人。

當初劉備入蜀,本就是因為在外面沒有大的地盤。這種情況到諸葛亮時並沒有改善,反而更為嚴峻。曹魏、東吳都劃定了疆域,經過數年經營百姓歸心,三國之勢已成。

換言之,諸葛亮不出川還好,若是出了,蜀漢還能不能存在都是個問題。他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因而北伐歸北伐,淺嘗輒止,絕不打硬戰。看似每一次都失敗了,實際上損失不大。

可能有朋友想問,既然如此,諸葛亮何必還多此一舉,非要做出北伐的姿態呢?因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蜀漢是三國中地盤最小、實力最弱的,諸葛亮早已沒有平定天下的信心,北伐只是為了不讓曹魏和東吳摸清蜀漢的虛實,舉兵入侵。

所以,諸葛亮北伐圖的是自保,不是天下。他並非出不了川,而是從大局考慮不能出川。韓信就是另一種情況了,出川是爭霸的一個環節。兩人戰略思維不同,出川的結果也就不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