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曬收入:只報不動產 動產隻字未提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曬收入:只報不動產 動產隻字未提

官員財產公開一直是全國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之一。古代官員中其實已有主動曬收入的,洪邁《容齋隨筆》說,白居易「從壯至老,凡俸祿多寡之數,悉載於詩,雖波及他人亦然」。白居易又是怎麼曬的呢?當什麼官,就把薪酬揉進詩句裡。比如為校書郎,「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夫。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為左拾遺,「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貶江州司馬,「散員足庇身,薄俸可資家」;罷杭州刺史,「三年請俸祿,頗有餘衣食」;為太子少傅,「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閒人」;如此等等,或直接,或間接,流露出達觀、知足的心態。但我們也不難發現,白居易曬的都是國家給的那份兒,屬於顯性的。並且,不僅收入,白居易從不到30歲時開始,自己每年添了一歲如何,也都寫進詩中,一直到70多歲,年譜一樣,樂此不疲。他的這種曬,跟今天的「微博控」差不多吧,自己芝麻點兒的事情都忍不住想和別人「分享」。

因為國家從來沒有官員財產公開的要求,所以即便有官員主動曬收入,也是各種各樣的前提因素使然,白居易是喜歡這種玩兒法,又比如諸葛亮,要表忠心。《志·蜀書》載,在著名的《出師表》之外,諸葛亮還有過一次「自表後主」,其中說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這種曬,未知其前因,然顯見是在佐證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不過這個曬,充其量還只是半曬,曬了不動產,動產則隻字未提。當然,今人半曬尚且不得,更不能苛求古人,愚意旨在認為,這種曬與財產公開還不可等而論之。諸葛亮死後,人們發現他的動產「如其所言」,表明他說的是實話。

而上間接被「曬收入」的官員就更多了,正反方面的事例皆數不勝數。正面的如西漢張湯。《漢書·張湯傳》載,張湯被朱買臣他們逼得自殺,「家產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它贏」。家人想給他來個風光大葬,一來財產不多,二來湯母有氣:「湯為天子大臣,被惡言而死,何厚葬為!」乃「載以牛車,有棺而無槨」。漢武帝聽說了,感歎「非此母不生此子」。五百金,就是張湯的全部財產。又如霍光,「所食凡二萬戶」,這是工資收入,此外,「賞賜前後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雜繒三萬匹,奴婢百七十人,馬二千匹,甲第一區」,統統加起來,才是他遺留財產的全部。反面的如唐朝的元載、的朱、明朝的嚴嵩、清朝的和等等,被查抄的財產有多少,都有比較明晰的賬目。顯而易見,貪官等反面人物的財產「被曬」,今天倒是基本做到了。

前面說了,白居易的曬收入,跟今天打算推進的官員財產公開還根本不是一回事,只是無意中為後世保留了一份史料而已,雖然也有「立身廉清,家無餘積,可以概見」的效果,雖然洪邁甚至認為:「後之君子試一味其言,雖日飲貪泉,亦知斟酌矣。」因為即使他不曬,今人根據史料也能確定那些職位的俸祿究竟幾何,就像今天哪個級別的人物工資單上該拿多少錢大抵清楚,公務員統一工資了嘛,窺一斑可見全豹。而財產公開是看你究竟有多少,倘若與俸祿不相匹配,就要說清來源,否則就要關聯腐敗什麼的了。西漢時「掌論議」的太中大夫陸賈,不過「秩比千石」,但他「常安車駟馬,從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寶劍直百金」,過著大家眼熱兼眼紅的生活。然而他的財產就能說清來源:出使南越,一番話把趙佗說得肅然起敬,「留與飲數月」,臨走的時候,「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他送亦千金」;劉邦身後,陳平欲剷除諸呂,找陸賈出主意,採納了,「陳平乃以奴婢百人,車馬五十乘,錢五百萬,遺陸生為飲食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