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引言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後出師表》
正史中,甚至是《三國演義》的記敘中,諸葛亮料事如神、運籌帷幄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也為劉禪乃至整個蜀國可謂是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出師表》就是他對蜀漢存亡的所思所想凝結成的詞句。可是,一直都是以正面形象示人的諸葛亮,也曾經因為私心放下過大錯,他因為自己的私心殺害掉了四個人,甚至間接推動了蜀漢的滅亡進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劉備前期所掌握的天下,主要是荊州和益州地區。益州地區還是諸葛亮佈陣隨劉備一同拿下的。在益州的老丞相,劉備依然選擇留用,並沒有將其殺害。在劉備的觀念裡,他重視人才,可謂是求賢若渴,他認為是人就必有其價值所在,所以對於益州地區的這些老賢臣也自然不會例外。這一舉措,也惹得諸葛亮等一些從荊州一戰就跟隨至今的老丞相不高興了。
於是乎,這樣一場蜀國內部的權利之戰就此打響。第一個被諸葛亮殺害的人,是劉封。劉封,是劉備的義子,也曾一度被劉備給予厚望,甚至考慮過要把皇位繼承給他。只可惜,諸葛亮此時出來暗中作祟,諸葛亮表示說皇位理應傳給嫡長子,而不是義子,更何況,劉禪屆時一旦上位,劉封恐怕會成為劉禪最大的阻礙。對諸葛亮的話言聽計從的劉備最後決定處死劉封。
這第二個人,自然是孟達了,孟達叛變魏國投靠了曹操,成為了叛國之君。這樣的人諸葛亮豈能留下好印象呢,這之後,孟達的軍隊攻進了房陵,而當時房陵的太守正是諸葛亮的姐夫,並且當場被孟達殺死。諸葛亮早已積怨在心,為了防範於未然,永除心中的後患,決定除掉孟達。於是乎,諸葛亮自編自導了一出誘導策反孟達的劇情,並且以此借用司馬懿的手將孟達成功除掉了。
第三個人想必大家都猜到是誰了,正是李嚴。劉備同時賦予了諸葛亮和李嚴極大的管理權限,兩人甚至到了平起平坐的程度,可是在往後的執政中,諸葛亮希望權利高度集中於一人之手,他與李嚴的矛盾終於一次性爆發了出來。同時,他還擔心李嚴也會像孟達那樣投靠敵國,屆時和孟達兩人強強聯手攻打昔日舊友蜀國之事也不是不可能發生,所以,諸葛亮妙施一技,假以借糧草太慢為由,將李嚴進行革職處置,並且將其貶為庶民,流放梓潼,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蜀漢的政權地位。
這最後一個人,正是魏延。諸葛亮死後甚至還想要設計將其剷除。魏延生性狂妄,野心勃勃並且相當殘暴,投靠劉備之後一直表面上忠誠正直,但是背地裡一直有著妄圖謀反之意。諸葛亮早已料到自己的命數至此,但是魏延留在蜀國,就一定留下了無窮後患,所以死前托付馬岱定要將魏延剷除。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諸葛亮死後,魏延徹底卸下偽裝,勾結其他黨派決定對抗朝廷,廢除劉禪,自己稱帝。可他哪曾想到,這一步早就在諸葛亮的預判之內,諸葛亮臨終前下令將自己的執政大權交給楊儀,在謀反之事還沒有發酵之前,魏延就已經被除掉了。
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諸葛亮為朝廷,為自己的國家盡心盡責至生命的最後一刻,輔佐了兩代朝中帝王的他,對蜀漢的這份感情自然是沒有人可以理解並感同身受的。但是,他偶爾也會有為了一己私利,做出自私舉措的時候。有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有的是為了報血海生仇,當然,更多的是諸葛亮為了整個國家做出的取捨,只有蜀漢的未來一片光明,他就算死了,也不會覺得遺憾。但是有一點是無可厚非的,正是因為他的殺伐果斷以及對於國與人的高度看重,最終也把蜀國推向了眾矢之的,說他加速蜀漢的滅亡,也並不為過吧。
結語
魯迅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三國誌中的諸葛亮為「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句話,是對諸葛亮身前生後事跡的高度評價,他傳奇一般的人生中,可謂是上曉天文下知地理,精通軍事,運籌帷幄,智慧超凡,完美的無可複製。這樣一個超凡入聖的人物,其實也並不是如大家所言那般赤忱精明,他是聰明的,這點無可厚非,但是同時他的精明也讓他變得狡猾尖銳,甚至到了妖邪的程度,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正可謂蜀漢國運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