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司馬昭都是很有能力的人,都窺視著皇位。不僅是他們,所擁用大權者無一不向權力的巔峰看齊,毫無疑問權力的吸引力是何其大。曹操一生打下來的魏國、司馬昭辛苦打下來的西晉,當之無愧的說是開國皇帝,臨死前卻未曾稱帝。基本上在天下大勢已定,他們都抵抗住稱帝的誘惑,這到底有什麼原因?
曹操從挾天子以令諸侯,步步為營,逼向皇位的寶座。曹操伐董卓後,勢力發展快速,接著滅掉各路諸侯,僅剩魏蜀吳三分天下。當關羽死於曹操孫權聯手之後,蜀漢已經迅速衰落,孫權又向曹操稱臣,兵勸說曹操稱帝。
孫權之所以想勸說曹操稱帝,真實目的其實是想消弱曹操,以免曹魏日益強大威脅東吳。當然曹操也看清楚了孫權心思,一旦稱帝,蜀漢東吳就有了名正言順的借口聯合起來先把曹魏滅掉,其次還有許多大漢的忠臣是有意見的,不然必定會遭到衝擊。而且他還擁有劉協這塊招牌,可以繼續穩定內部,安撫漢派人心。更重要的是曹操是一個實際的人,掌握了實權虛名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曹操沒有稱帝還可以理解,可是司馬昭是一個野心極重的人,不遜色於任何一位窺視皇位的野心專家,到現在也一直流傳著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國後期階段,魏少帝剛剛上位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後曹爽被司馬懿幹掉,魏國大權基本上被司馬氏所控制。司馬懿死後大權就落到了司馬師和司馬昭手裡,在司馬師一次伐吳中,早早去世,所以司馬昭是手握魏國大權,又滅掉了蜀漢,可以說已經掌控三分之二的天下,而東吳也是燭火殘存,隨時有可能被覆滅。在這樣的局面下,無比野心的司馬昭依舊沒有稱帝,這實在匪夷所思。
司馬昭直到臨死前的夢想一直就是想座上皇位,明明就在眼前的夢想,偏偏也要死後抱有遺憾。這是為什麼?自古以來稱帝失敗者太多太多,並且篡位者都是遭受廣受詬病,必須得小心謹慎再小心。再者司馬昭已經穩定了政權也有信心能籠絡住自己的政治力量,所以沒有必要冒稱帝的風險來鞏固政權。曹操、司馬昭都沒有稱帝,卻都是成功者,因他們才造就出國家。但是我更相信司馬昭之所以沒有稱帝,是受到死亡的阻礙,因為滅掉蜀漢到司馬昭期間,才短短二年,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實施。
曹操、司馬昭這兩則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不要被慾望沖昏了頭腦,得保持理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