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諸葛亮和司馬懿聯手對付了誰,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精通謀略的謀臣很多,兩隻手都數不過來,有王佐之才之稱的荀彧,助曹滅袁的許攸,鬼才郭嘉和鳳雛龐統,無一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身上皆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要說最知名的兩位三國謀臣是誰,非臥龍諸葛亮與塚虎司馬懿莫屬,一個成為備受敬仰的千古名相,一個笑到最後,篡奪了曹魏政權,子孫也比較給力,實現三國歸晉的局面。
諸葛亮其人其事,可謂婦孺皆知,具備經天緯地之才,原本只打算隱居起來,種種地讀讀書,其心願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劉備三顧茅廬,跟諸葛亮相見恨晚,諸葛亮放棄與世無爭的生活,決定與劉皇叔再造乾坤。在二人共同努力下,漂泊半生的劉備看到曙光,雖然未能匡扶漢室,卻做到了三分天下的事業。
司馬懿比諸葛亮年長兩歲,家境相當不錯,父親是手握實權的京兆尹。少年時期的司馬懿,已經表現出過人之處,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後來被迫到曹操府上任職,把賭注押在曹丕身上,結果他賭贏了,深受曹丕器重,但一直保持低調風格,把野心藏在內心深處。
在蜀漢,諸葛亮是名副其實的頂樑柱;在曹魏,司馬懿也沒有人能取代。二人幾次交手,司馬懿稍落下風,卻也打破諸葛亮的計劃,雙方算是打了平手。作為死對頭,臥龍與塚虎幾乎不分伯仲,鮮為人知的是,他們都對一位猛將非常畏懼,為剷除後患,竟然心照不宣選擇合作,聯手把他弄死,此人就是張郃。
張郃,發跡於黃巾起義,換過三位主公。起初,他在韓馥手下為官,後來效力於袁紹麾下,因攻打公孫瓚戰功顯赫,被提拔為寧國中郎將。官渡之戰,張郃率部投向於曹操,三姓家奴也罷,良臣擇主而事也好,對於張郃來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找到值得他誓死追隨的曹老闆,這就足夠了。
金子早晚都會發光,自從投奔曹操之後,張郃迎來仕途上的春天,曹操對他頗為賞識。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獨具慧眼的曹操,十分相信張郃的能力,同時也是自信的體現,放開手讓張郃施展才能。士為知己者死,張郃帶兵四處征討,多次擔任先鋒,隨著戰功越來越大,其職位也隨之提升,位列五子良將之內。
曹操去世後,次子曹丕繼承王位,曹丕對張郃也很看重,提拔他為左將軍,並封鄚侯。此時的張郃,已不再年輕,堪稱老當益壯,在接到朝廷下達的任務後,獨自帶領軍隊殺向東吳,成功奪取了百里洲上的吳軍堡壘。公元228年,蜀軍在丞相諸葛亮的安排下,大軍進攻曹魏的底盤,張郃當仁不讓,再次披上鎧甲,在街亭擊敗馬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計劃因此夭折。
諸葛亮平生忌憚的人屈指可數,張郃就是其中一個,這個《三國誌》記載:「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張郃精通用兵之道,擅長把握時機,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張郃與司馬懿同為曹魏重臣,為何司馬懿也畏懼張郃,想法設法都要置他於死地呢?
其實,原因也不難理解。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曹操生前就看出來了,鑒於司馬懿太低調,基本沒有過失,加上曹操愛才,不忍心除掉他。隨著曹操、曹丕的去世,司馬懿野心逐漸暴露,而張郃忠心耿耿,只要他一天不死,司馬懿都不敢亂來。所以,司馬懿決定借諸葛亮之手將他殺掉,如此便沒有人能阻擋司馬懿奪權的步伐。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張郃本打算避而不戰。然而,司馬懿明知蜀軍士氣正旺,出去只有死路一條,卻仍然命令張郃出城迎戰。無奈之下,張郃別無選擇,只好抱著必死的決心應戰,結果中箭身亡,一代著名將領就此隕落,實在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