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想讓張郃死,張郃有多悲情?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想讓張郃死,張郃有多悲情?

張郃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的悲情人物,他在袁紹手下時,是河北著名將領,和顏良、文丑、高覽齊名,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在曹操手下時,是曹魏著名將領,和張遼、樂進、於禁、徐晃齊名,是「五子良將」之一。然而,為什麼說張郃是個悲情人物呢?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因為張郃的人生不僅坎坷,而且戰死沙場,用鮮血染紅了戰袍,他的結局雖然稱得上是「馬革裹屍」,但是卻很悲涼,因為,作為敵人的諸葛亮希望他死,作為自己人的司馬懿也希望他死,既然敵我雙方都希望他死,那麼,張郃不得不死。

在演義中,張郃在三國後期,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很多著名將領都已經去世了,比如關羽、張飛等人,張郃在當時已經是天下無敵了。

當時,諸葛亮北伐,因糧草用盡退軍,張郃率軍追擊,諸葛亮讓大將魏延和關興兩人聯手,車輪大戰張郃,兩個人都沒有在戰場了打敗張郃,最終,被引入諸葛亮設置的埋伏圈,在木門道的山谷中,因為前後道路出口都被堵死,無法衝出去,張郃連同部下數百人,被亂箭射死,一個都沒能活著出去。

在正史中,張郃的結局和演義中差不多,也是在木門道被亂箭射死,當時,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為糧草用盡撤軍,張郃率軍追擊,追到木門道,和諸葛亮軍展開激戰,飛來的箭射中了張郃的右膝,張郃陣亡。

飛箭射中膝蓋,按理來說,不至於喪命,但很有可能是因為流血過多,或者是傷口惡化,導致身亡,但不管怎麼說,張郃是戰死了。

《三國誌 張郃傳》記載: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而對於張郃的死因,非常蹊蹺,因為,有史料記載,張郃當時不想去追擊諸葛亮的,張郃很清楚,歸軍勿追,俗話說,窮寇莫追,恐有埋伏,而主帥司馬懿卻強令張郃去追,張郃無奈,軍令如山,不能抗命,只得去追,結果中了埋伏,諸葛亮利用有利地形,乘高布控,箭弩齊發,張郃中箭身亡。

《魏略》記載: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佈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那麼,究竟是張郃主動去追擊諸葛亮?還是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的呢?

我認為,肯定是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的,理由是什麼呢?

張郃身為著名將領,身經百戰,頗有謀略,早在官渡之戰時,曹操率軍奇襲袁紹屯糧之地烏巢,袁紹只派輕兵去救烏巢,反而派重兵去攻擊曹操大本營,而張郃一眼就看出,這是個錯誤的決定,餿主意,曹操去偷襲烏巢,肯定會派重兵防守大營,如果去打曹操大本營,肯定打不下來,應該派重兵去救烏巢。但是,袁紹沒有聽張郃的正確意見,結果,烏巢也沒救下來,打曹操大本營又失敗了,兩下損失都很慘重。

所以,張郃這麼有智謀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諸葛亮會設伏,去追擊肯定很危險。

此外,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糧草用盡,也是退軍時,魏國大將王雙率軍追擊,就被諸葛亮軍斬殺,因此,前車之鑒,血淋淋的教訓就在眼前,張郃不可能不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張郃明知道是送死,還會去追擊嗎?

所以,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的,司馬懿為何想讓張郃去追擊?難道司馬懿不知道歸軍勿追的道理嗎?

司馬懿作為軍事家,怎麼可能不知道呢?這明顯是想借刀殺人,借諸葛亮之手殺死張郃。

當時,魏國的大將基本凋零殆盡,張郃是碩果僅存的宿將,帶兵多年,頗有軍事才能,司馬懿作為主帥,肯定不想張郃這樣有謀略的將領在軍中分其兵權,而且,張郃的存在,也會制約司馬懿,司馬懿想做什麼,也會顧忌太多,不敢獨斷,受其掣肘,因此,司馬懿當然希望張郃死。可以說,張郃是死於自己人之手。

而蜀漢方面,諸葛亮對於張郃這樣的著名將領,能打硬仗的人來說,也是非常忌憚的,街亭之戰,就讓諸葛亮吃了一個大虧,因此,諸葛亮也希望張郃死。既然敵我雙方都希望張郃死,就這樣,張郃不得不死,這難道不悲情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