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中曹操的善於保全自己的兒子是誰?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三國中曹操的善於保全自己的兒子是誰?

曹操是一代梟雄,他的文治武功讓人稱道。他對子女的教育也讓人讚歎。人們常說老子英雄兒好漢,這話用在曹操身上的確不假。看看曹操的兒子曹丕曹彰曹植等人,個個英姿勃發,搞文學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帶兵的武藝高強,熟知韜略。讓人敬服。曹公很多情,帳下收編的美女如雲,且不擇手段。其實英雄喜美色,人之常情,只是曹公有時所用手段過烈,令人髮指,不過,這也符合曹公「奸雄」的個性。曹公愛漂亮女人,不只是當作發洩對象,而是當作有血有肉的人,也令人感佩——試問古今英雄,有幾人多情如斯——無情未必真豪傑,多情總是動古今。

曹公的杜夫人,據說是下邳城守將秦宜碌的夫人。長得婀娜多姿,關羽曾經多次要求曹公許配自己。關羽是何等樣人,向來眼光目空一切。曹操不由心動。也去相看,果然花容月貌。就自己情深深雨濛濛,溫存了起來。關羽大怒,這才為紅顏衝冠一怒,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尋找故主。杜夫人很爭氣,與曹操生有曹林、曹袞二子。曹袞的特點是愛讀書,性儉樸,處事謹慎。曹袞酷愛學習,長大了,也是個手不釋卷之人。他的兄弟邀請他遊玩,他也拿著書不放。十五歲的時候,就能寫出華彩文章,又是一個天才少年,曹操手下的人對曹操誇獎他,說他學識淵博,他很謙虛地回答,比起有學識之人,他差的遠了。如果因為這個就把他看成是書獃子,你就看走眼了。在曹操生前,面對曹丕兄弟的奪嫡大戰,曹袞是敬而遠之,唯恐避之不及,乃至有人對他提起這些事情,他都躲避三捨,甚至於閉門不出,讀他的聖賢之書。

曹丕登基後,曹袞上了一篇熱情洋溢的贊文,深得曹丕歡心,因此在嚴加看管諸王的時候,對他卻是十分恩厚。曹丕稱皇帝的第二年,進爵為公,官屬皆向曹袞稱賀,曹袞答道:"我是一個生長於深宮之中的王子.我不知道農村生活的艱難,往往驕奢淫逸享樂多顯敗家的跡象.各位親朋好友不要再上表稱頌了,我要多想想自己的謹言慎行。」後來,黃龍三年,有傳說鄴城的漳水中出現了黃龍,這位才子馬上寫了洋洋長文,恭喜曹丕這個皇帝,並表達對皇帝的敬服之心。這下子,把曹丕高興的大加封賞,還專門下詔褒揚他的賢德。

由於他很會做人,對上表現的崇敬,對下仁厚,給人的感覺也是根本沒有名利之心,所以,口碑極好,連曹丕的兒子曹睿也對他大加讚賞。說老實話,我覺得三國中,能和他相比的人只有劉禪劉阿斗了,明哲保身的理論,被此二位實踐的非常成功。曹袞在他的封地,還非常稱職,是個不錯的領導者,他的所作所為也不失為智者決斷。況且,他在死得時候說的遺言也很有深意:忠貞奉朝,孝敬事親,奢侈敗德,儉約全身。還說:與其受寵惹禍,不若貧賤全身。這可真是至理名言呀!其實當年,如果他的年齡大一些,曹操心目中的繼位人人選是否可能落到這位有文才而處事玄妙的兒子呢?這樣一個人,的確有成為明君的潛質。

中山王曹袞病篤,召世子曰:「汝幼少,未聞義方,早為人君,但知樂,不知苦,不知苦,必將以驕奢為失也。接大臣,務以禮。雖非大臣,老者猶宜答拜。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良之行,當造膝諫之。諫之不從,流涕喻之;喻之不改,乃白其母。若猶不改,當以奏聞,並辭國土。與其守寵罹禍,不若貧賤全身也。此亦謂大罪惡耳,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嗟爾小子,慎修乃身,奉聖朝以忠貞,事太妃以孝敬。閨闈之內,奉令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於沛王。無怠爾心,以慰予靈。」

大意是說中山王曹袞病重了,召見世子對他說:「你年齡幼小,還沒有懂得仁義方正,這麼早就當上了別人的君主,必定只知道享樂的滋味,不知道困苦的滋味,不知道困苦的滋味,必定就會因為驕傲奢侈犯錯誤。接待大臣,務必要有禮節。就算不是大臣,對待老人也應該恭敬禮貌。侍奉兄長必須恭敬,撫恤弟弟要仁慈。兄弟要是有不好的行為,應該面對面的規勸他們。要是他們不聽從規勸,就應該痛哭流涕的對他們引申比喻出其中的利害,將其中的利害引申比喻給他們還是不改正,就應該告訴他們的母親讓她來改正。如果還是不改,就應該上奏給皇上知道,並且辭退皇上封賜的國土。與其守護著皇上給予的恩寵而遭受禍難,不如辭去封賞雖然貧賤但是可以保全自己。這只是說他們有大的罪惡,至於他們的細小的過錯,你應該替他們遮掩。小子你啊,應該謹慎的修身養德,用忠貞來侍奉朝廷,用孝敬來侍奉太妃。在宮廷內部,要聽從太妃的教導;家門之外,要時常向沛王請教。你不要產生懈怠之心,這樣就能寬慰我的靈魂了。」讀完了他的遺言我才知道什麼叫把書讀透了的人這樣的勸戒幾乎包含了所有的至理名言,為自身,為家 ,為國, 他都一一說明了一面像慈父對自己的孩子的規勸 一面像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江湖客先生讚道:中山恭王,皇室貴胄。英氣逼人,書卷清秀。不戀凡塵,處事低頭。明哲保身,神仙一流。不慕虛名,不交損友。天下鹹敬,才堪造就。若立為君,蜀吳當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