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之後的家族為何名聲不好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作為一個與諸葛抗衡的人物,無論是軍事能力還是政治能力都是一流。後來司馬懿父子奪取了曹魏政權,建立自己的王朝。按照王朝更迭,其實本無可厚非,古往今來哪個朝代的建立不是謀朝篡位得來的。沒有一家獨大之說,總會有更迭。但司馬家族歷史名聲一直不好,原因不外如是。
從司馬懿開始,曹魏時期的皇帝要依靠他們,也要防他們,畢竟當時還是三國鼎立狀態。需要他們對抗其他兩國。司馬家在那個時候確實出了不少的人才,包括司馬師,司馬昭,雖然他們是陰謀家,但不可否認他在軍事上也一樣有能力。他們謀反有被逼的成分。曹氏集團剛開始對司馬家確實做得過分。後來兵權在握,漸漸真有了自己佔位之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以想像,陰謀已經成為了陽謀,當時的皇帝並不是昏庸無能這輩。得了一個不好的評價,不忠。
政治鬥爭伴隨的都是流血,成王敗寇無話可說,但司馬氏父子做得太過絕。有句話不是說話不可說盡,是不可用盡,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司馬父子在建立政權的過程中,但凡覺得可能影響自己統治的人就滅三族。有的人可能有疑問,古代不是動輒就滅九族嗎,滅三族算少的了。那是影視劇裡的口頭禪。歷史上真正滅九族壓根就沒幾次。滅三族都極其少見,畢竟奉行是儒家文化,都會留一線。而司馬父子是真的做到了,只要有牽連就滅三族,極其殘忍。
另一個原因則是,當時的司馬家族在謀朝篡位的過程當中,是很不把當時的文士放在眼中的,在司馬家族眼中,這些文人墨客眼高手低,典型的繡花枕頭一個,中看不中用。所以壓根沒什麼好臉色,正事不了,整天唧唧歪歪,指手劃腳的。甚至還殺不了不少文人。文人或許幹不成事,可歷史就是由這些人落筆成文傳下來的。那字裡行間自然就不客氣了,對司馬父子毫無好感可言,幾乎都是往狠的方面說。後世研究這段歷史只能依靠這些文字,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好印象。
沒有政治誠信,在逼皇帝退位的過程中,找原來朝有名望的大臣去勸說皇帝讓位。並且許諾了會好生安排。在大臣的勸說下,皇帝退位,但這些大臣還是被殺。完全不顧信義。又是滅三族,就是耍人。並且司馬父子把陰謀全部放到了桌面上,殺大臣,殺君王,只差昭告全天下自己要這麼幹了。這方面的名聲實在是影響形象。歷史上謀朝篡位都是暗地裡,中有他們全在光天化日進行,整個歷史上幾乎上只此一家。得,要讓人說好話那完全是不可能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司馬家建立的晉朝並沒有真正實現統一,就是偏安一隅。晉朝統治期間國內政治鬥爭很嚴峻。尤其是八王之亂,讓晉朝元氣大傷,確切地說是西晉,統一稱晉朝吧。民族融合做得不夠好,大量遊牧民族遷到內地,因為統治不得當。直接導致了後來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差點讓漢族血統和漢族文化斷絕,這一點可以說是司馬氏父子不受待見的很重要原因。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有很多分裂的時候,但再亂,民族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傳承,比如三國時期,雖然內戰頻繁,但打歸打,曹操,公孫瓚等在自己打的時候也會騰出手去教訓下周邊不聽說的外敵。文化一直在延續,到了晉朝,幾乎讓文化傳承斷絕,差點就滅種了。一直以來都受到口誅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