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諸葛亮打仗喜歡把每個人當棋子使,讓你幹啥就幹啥,別問為什麼,魏延能自己思考,每有意見和諸葛不符就頂撞,諸葛估計煩他了。至於最後反叛,是被楊儀小人陷害的,政治上的奪權,根本沒有叛變。
魏延是個將才。但做事急功近利,向諸葛獻計出子午谷出長安就是個例子,這個地方地勢險要,這樣冒進的打法完全是拿將士的身價性命做賭注。需知北上伐魏是老劉與諸葛在隆中對的時候就定下來的國家大計,是要從全盤去考慮的。後來造反就為這件事,可見他心裡完全沒有「君為臣綱」這幾個字的,懷有這樣的思想很危險。
魏延愛護士兵,驍勇善戰,也很有軍事才能是毫無疑問的,這是優點.但是他飛揚跋扈,自高自大,是那種給三分顏色就要開染坊的角色。跟同事關係相處得很不好一般人對他是抱惹不起躲得起的態度,不敢得罪他。但是,至少有兩個人不買他的帳,這也造成了他跟這兩人的矛盾極度惡化,一個是劉備的宗親劉琰,一個是諸葛亮的長史楊儀。
至於魏延之死,其責任更不在諸葛,這是楊魏爭鬥的結果其主要責任還是在魏延自己,雖然說他反叛確實冤枉。但他在諸葛死後違其遺命,以私憤率先攻楊儀,而士卒不從。皆因他自大狂妄,審時度勢不明,這變相給了楊儀一個機會,使其自取其禍而已。
可以說,魏延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諸葛亮一步步逼反的。當初,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領一支萬人大軍,像當年韓信那樣,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合,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絕。於是,就在張郃私下裡抱怨司馬懿怕諸葛亮的同時,魏延也牢騷滿腹地認為"諸葛亮膽小",使自己奇志難酬。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時,曾有過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使不能一舉統一大業,至少有望將長安併入蜀地。當時魏國派駐邊防的安西將軍夏侯茂乃曹操女婿,"素無武略","又多蓄妾",因著與魏文帝曹丕的關係才獲得這一荷守一方重鎮的職位。魏延看準此一機緣,遂大膽向諸葛亮提議道:"給我五千人,自帶糧草,循秦嶺以東疾進,不出十日可到長安。膽怯的夏侯茂見我蜀兵天降,必定倉皇而逃。曹丕若想率軍親征,最起碼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達。這樣,咸陽以西可一舉而定。"今天的公論是:魏延的計劃雖然冒險,但成功的可能極大,因為他對當時敵我形勢及當地特殊地形的判斷都是非常準確的。考慮到後來蜀國滅於魏國之手,乃是由於魏國大將鄧艾採取了相似的"奇險"戰略,諸葛亮對魏延提議的否決,便只能讓我們深感遺憾了。
以諸葛亮的才學,是不可能不知道當初魏延的計策是可行的,但她為什麼不執行,我想應該是怕魏延立奇功,影響自己在蜀漢朝中的專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