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雖然在小說中的戲份比不上劉關張,但是也的確是蜀國的一員大將了,他對待自己手下的兵將很好,跟他們同甘共苦,因此那些人也就願意為其賣命打仗。而且打敗了的話,他會自己承擔責任,而倘若得勝,卻要將上面發下來的賞賜,悉數分給追隨自己的手下。不過他有大多數武將的通病,那就是非常瞧不起那些似乎只會紙上談兵的文士,因此常與朝中大臣發生矛盾。他只所以能夠擔任漢中太守一職,也是全憑劉備的一己之力,摒棄其他人的不滿,強行給他這個位子的。
不得不說,劉備對於收買人心還是有一套的,應該是祖傳的本事,想那關張孔明,都各有各的脾氣,但是卻全都心甘情願的跟隨在他的手下。有一次他想將黃忠也封為五虎將跟二爺齊名,誰都猜測到二爺必定會生氣,而他卻早就想到了應對之策,知道二爺最受不了的就是拍馬屁,只要拍到點子上,哪怕下降一位都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果不其然,二爺的火氣也發了,最後還是老老實實的接受任命。
蜀漢最危難得時候,應該就是荊州被奪,二爺也遭到東吳殘忍殺害,至此,劉備為了報仇,不惜頂著壓力要為自己的兄弟報仇,想要傾盡全力來對付孫權。只可惜他們敗給了足智多謀的陸遜,至此蜀漢大廈已經到了垮塌的邊緣,不少人選擇了叛逃,暴亂和騷動接二連三。當時魏國很有可能會伺機對漢中動手,但是因為魏延的兵力部署得當,防禦工事極佳,使得對方不敢擅自動手。後來孔明身死在五丈原,他臨死前抓門留下一句話,稱如果魏延不從命的話,就讓他自生自滅。
作為其心腹的楊儀,聽完後便以為是那魏延已經生有反心,他們應該選率領三軍返回漢中。而魏延卻認為這句話是讓他完全統御蜀漢大軍,然後繼續北伐行動。如此便爆發了非常激烈的內訌,導致魏延死在了馬岱的手中,另外楊儀也因為官職被革去,羞憤難當,自縊而死。其實我們能夠回顧魏延的這一生的話,也能夠感覺到他其實是個悲劇性人物,頗有些關羽的影子。他也是個難得的武將,否則也不會受到劉備的器重,因為他能夠獨當一面,而且體恤兵將,能夠讓自己的手下產生凝聚力,就算是位高權重,也依然秉承原先的習慣,對待兵將一如從前,使得他們都原因為自己拚命,所以才會在戰爭中屢立戰功。
魏延對文人儒臣非常不喜,可以說是瞧不起,認為與這些只會躲在後方指手畫腳的人都是無用之人,所以也從未專門想著與之結交。因為這一點,朝中的文人都對他敬而遠之,不屑於這種人為伍,其中就包括孔明。魏延性格非常豪爽,因此嘴裡經常會吐露真言,基本上是毫無遮攔,而在孔明的眼中,這完全是狂妄自大的表現。後來劉備去世之前,他就曾經向其表示自己的忠心,而極其誇張的稱讚自己戰敗曹軍的事跡,卻對關張二位好漢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到了蜀漢後期的時候,其他武將去世的去世,還在培養期的也有,當時能夠承載起蜀漢第一武將重任的,也就只剩下他了。從此他甚至變得有些張狂起來,而且非常的急於求成,通過一場戰爭來為自己正名。
或許論資歷,他不如五虎上將相提並論,但是相比張苞等人就已經算是長輩了,因此在當時的時間環境下,他就已經是蜀漢最為特殊的一員大將了。早在很久以前,他就擁有了不少的功勳,在蜀漢的發展和建立的過程中,他參與了全程,後來五虎將相繼離世,他則成為了蜀漢排名第一的戰將,成為了北伐行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角色。在此期間,孔明知道他會因為以前的功績而對他多有忌憚、提防。孔明此人雖然擅長奇門遁甲,但是性格卻非常沉穩,面面俱到,天生小心謹慎,所以杜宇魏延很多瘋狂的想法非常排斥,基本上沒有採用過他的謀略。
其實史書中認為孔明最後還是選擇相信他一把,打算將兵權交託給魏延,但是楊儀因為素來與其不合,便造謠稱魏延是想要去魏國投降,並發兵征討他們,為了能夠保住名譽不受損,他只能選擇逃避,最後卻還是沒能躲過此難,被追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