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蜀漢的將領是誰 難怪說劉備會在此戰失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蜀漢的將領是誰 難怪說劉備會在此戰失敗

很多人都不瞭解夷陵之戰將領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個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說的是姜維北伐時,蜀之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亡故,無人可用,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鋒。其實夷陵之戰時,蜀國的參戰將領陣容也是非常寒酸,甚至連廖化都沒得用。

歷來人們提起夷陵之戰,蜀軍之所以慘敗,全是由於劉備以怒興師,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在和吳國對峙過程中被陸遜擊潰的。劉備作為一國之君,一軍之帥,當然要對失敗負主要責任,但是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我們看看蜀軍的參戰將領陣容就知道了。

夷陵之戰時,雖然五虎上將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已經不在了,但是趙雲還在。可惜趙雲反對劉備伐吳,認為劉備應當先討伐魏國,所以趙雲被劉備安排留守江都。魏延也是蜀國重要的將領,但是需要鎮守漢中,現實情況是夷陵之戰劉備幾乎無人可用,所以或許這也是劉備御駕親征,而且身臨前線的一個重要原因。

公元221年7月,劉備調集大軍伐吳,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先鋒,吳班、陳式統水軍;黃權、輔匡、趙融、廖淳、傅彤等各為別督。看看這些將領,馮習、張南、吳班、陳式、輔匡、廖淳……或許我讀書少,對三國歷史研究的少,反正我看到這些名字基本上腦海中是沒有丁點印象的。

馮習和張南都是公元211年跟隨劉備入蜀的,之後也沒有相關記載,直到夷陵之戰,兩人雙雙戰死。吳班是吳懿的族弟,是劉備穆皇后的族兄,陳式最初為劉備軍中重要的基層指揮官,後成長為高級將領,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期間,在諸葛亮的軍事指揮下攻克了魏國的武都、陰平二郡。輔匡、趙融等更是不怎麼出名。

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劉備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14尊塑像,以紀念季漢一朝的武將,稱武將廊。張南塑像在其中排第十三,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塑造。14武將塑像排名依次是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

張南、馮習在夷陵之戰中已經算是非常重要的將領了,但是在後世塑像排名卻是最靠後的,甚至比廖化還要靠後。這足以說明蜀軍將領陣容實在太薄弱了,蜀軍參戰將領中只有黃權算是比較有謀略的,曾經建議劉備不要身臨前線,劉備把黃權部署在江北防備曹魏,夷陵戰敗後不得已投降曹魏。

而反觀吳軍方面,陸遜暫且不提,他是前線總指揮。陸遜所統帶的多是吳國的功臣宿將:徐盛、韓當、潘璋、朱然、宋謙等。徐盛、朱然多謀,潘璋驍勇,還有宗室年輕將領孫桓,後來差點生擒劉備。所以拋開雙方主帥劉備和陸遜來說,蜀軍的將領陣容是要遠遠弱於吳軍將領陣容的。

兩軍對陣,主帥的部署決策,戰術安排當然對於勝敗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高級將領的素質對於戰爭的走向也有著不能忽視的影響。由於各方面原因,劉備夷陵之戰所用將領,多為川將,經歷陣戰較少,不是吳將對手,這也是夷陵之戰蜀國慘敗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

最後說一句,經常被人調侃的廖化其實並不弱,而且廖化也是參加了夷陵之戰的。關羽敗亡後,歸屬孫吳,用詐死之計回歸蜀漢,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轉拜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參考:《三國誌》、呂思勉《三國史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