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三國網小編一起走進瞭解劉備的故事。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時年221年,剛即位沒多久的劉備進攻吳國,又過去了一年,吳國火燒蜀軍連營,劉備一敗再敗,直接狼狽不堪逃往了白帝城。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劉備戰敗沒多久就病逝。事實上,從夷陵戰敗以後,劉備又過去了十個多月才病逝的,這個時候是住在永安。那麼在這裡十個月的時間裡,劉備幹了些什麼?為何一直在永安,沒有回成都呢?
思考戰敗的因素。當時劉備非要東征,誰的建議也不放到耳中,落得了大敗的結局,敵人甚至比自己小上幾十歲,劉備一瞬間愧疚感十足,主動沒臉應對巴蜀父老,因此 就沒回成都。其次,劉備戰敗以後一直被慚愧憤怒等各種各樣負面情緒所迷惑,這類狀況下,他必須找一個清淨的地區度過一段時間,思考戰役挫敗的因素,防止再次發生,永安是最理想化的居所。
自我反思了一段時間以後,劉備將挫敗的因素歸納為天時,並非自己指揮不當,因此 才擁有讓諸葛亮在成都祭拜天地的事兒,劉備是想借此機會彌補自己繼位以後沒有去郊祭天地的過錯。
雖然他將因素歸納為天時,但劉備並沒有像袁紹一樣反對勸告自己發兵的人。夷陵大戰以後,黃權來到曹魏手底下,但是將自已的妻子留到成都,那時候有些人想將內奸黃權的妻子按法令處罰卻被劉備阻攔了。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得出,雖然劉備心有苦楚,但事實上早已擔負了戰役挫敗的總責。
次之是籌劃身後之事。劉備東征的情況下年齡早已非常大了,戰役挫敗以後,他情緒尤其煩悶,再加上得了病,人體愈發比不上過去,因此 在永安的情況下就剛開始籌劃自已的身後之事。
很多人受小說集的影響,覺得劉備是在生命垂危之際才召諸葛亮回永安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實際上諸葛亮最終和劉備交往了2個多月。
在這段時間裡,兩人對蜀漢將來的發展趨勢及其人事調整展開了縝密籌備。對於兩人是如何籌備將來的,後代不知道的,可是大家可以獲得一個信息,劉備叮囑諸葛亮馬稷這個人不能重用。這一件事兒除表明劉備識人的眼力要比諸葛亮強,大家也可以從側邊推測,這時的劉備早已授予諸葛亮絕對權力,容許他在未來選任他所看中的人。
還有一件事便是托孤,劉備的臨終遺言的意思是要諸葛亮輔助自已的大兒子,假如劉禪不才,諸葛亮能夠自取帝位。
「自取」兩字實際上並不是在揭穿諸葛亮,劉備是將死之人,搞清楚假如那樣揭穿的話會不利於朝臣關聯,還不如在這個時候和諸葛亮坦誠相待,給諸葛亮更高的實際操作室內空間,使他還有機會施展抱負。假如必須,諸葛亮乃至能夠毀掉劉禪,自己繼位。
在永安的這一段日子裡,劉備早已沒有什麼勇氣和情緒回成都了,他只有匯總一下戰役出錯的因素,而且對後事開展妥當的分配,這種事兒進行以後,劉備總算給自己這驚濤駭浪的一生畫上一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