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中文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關平,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關聖後裔及其世系,由於正史記載較少,受野史、戲曲、小說、雜記的誤導,出現了許多訛誤。基於梳理關氏譜乘,編纂全國關氏宗譜的需要,筆者近期研讀了大量各地關氏族譜,並參考其它史料,提出下述看法,以期正本清源。關平是關聖長子,不是義子,其後裔興旺昌隆。關平,字定國(一說坦之),關聖嫡長子,聖配胡氏所生。生於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驍勇絕倫,忠義素著,隨聖帝出入荊襄間,同鎮守荊州,性至孝,出入必稟命,南征北討,未曾一日離聖帝,戰功赫赫。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七(公元220年),與聖帝同時殉難,享年42歲。關聖葬於當陽縣漳鄉,關平亦附葬聖陵側。蜀漢後主謚「昭貺侯」。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賜廟額曰「昭貺」。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封「武靈侯」。宋寧宗慶元初(公元1195年),加封「威顯」,稱「武炅威顯侯」,立廟於聖陵之右,春秋祭祀。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追封「竭忠王」。
《三國演義》稱關平是關聖義子,也有野史稱「平為帝養子,而非其出,若與昭烈之有劉封者同」。《三國誌·蜀志·劉封傳》記載,劉封乃羅侯寇氏之子,昭烈至荊州,收劉封為義子。昭烈與曹操戰於漢中,使劉封挑戰,曹操罵劉封為「假子」。孟達勸劉封降魏時曾說:「棄身東來,繼嗣羅侯,不為背親」。證明劉封確為昭烈義子。而《蜀記》記載:帝初出軍圍樊,夢豬嚙其足,謂其子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還。」《三國誌·關羽傳》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在封建社會,嫡與庶、長與次、親生子與養子、義子,區分十分嚴謹,而正史止稱關平,是關聖之「子」,不稱「義子」、「養子」、「假子」。從歷朝歷代全國現存的七十二套不同版本的「關氏族譜」看,皆稱關平為聖帝長子,未見「義子」、「養子」之說,足以證明,關平確係關聖嫡子。
乾隆《江陵縣志》記載,關平「娶鎮東將軍女趙氏,生子樾,世居江陵。」《江陵縣儒學冊結及奏章》記載:「平子樾,因守祖、父陵墓遂家於荊州焉,此荊州之關氏所由來也。」《荊州府志》(清光緒版)、《江陵縣志》(乾隆版)、《關氏荊州族譜》(又稱「京譜」)記載「平公隨聖祖左右,聖祖遇吳將呂蒙害,孫權以諸侯禮葬於當陽漳鄉,陵廟巍峨,歷朝春秋致祭,於今為烈。平公同時殉難,附葬漳鄉,立廟聖陵之右。子樾,因祖、父陵廟均在漳鄉,遂家於其邑。」雍正十年閏五月初九日湖北巡撫王世俊奏請,七月初八日禮部議復,稱「奉旨以聖帝大宗嫡裔,荊州府學貢生關朝泰授五經博士奉祀當陽關陵並准世襲。」
嘉慶十四年武廟五十五代後裔代辨五經博士、江陵縣學優廩生員關士玉稟:「湖省荊安二郡實系聖裔。援孔姓聖裔例,請免夫土差徭等事。具折奏聞,蒙皇恩准免一應雜徭。」嘉慶十四年御批:「兵部尚書署湖廣全省督部堂汪,為遵例優免關聖帝裔差役夫土等事,為脫役仰蔭襲翰林院五經博士,荊城帥府奉祀生查確給牌。知悉該府縣須體聖意,驗明文據,撫恤優獎,始與齊民區別,永垂後世遵此。」
上述史料證明,關平之子關樾,原居江陵,後遷當陽奉祀祖、父陵墓。關樾之後裔又陸續分遷到湖北的潛江市、江陵縣、公安縣、湖南的澧縣、安鄉縣等地。《關氏族譜》(澧縣)記載:「荊、潛、澧境關氏,確是聖祖長子平公血統也。」澧縣知事賀學海出示佈告,稱「奉旨優免(關氏後裔)裡催保甲夫土雜徭之案,刊刻備覽。」居澧縣的關氏後裔也受到當地官府的認同和優待。現在關平後裔已遍及湖北、湖南兩省,二十多個縣市,人口近四萬名,可謂子孫昌盛。
就目前,中國關氏宗譜編纂委員會所收到的全國各地在歷朝歷代所編的72套不同版本的「關氏族譜」,沒有任何一套有「關平是關公義子」的記錄。反之,所有關氏族譜中都記載:關平為關公的嫡長子。《三國誌》、《地方志》、《關氏族譜》寫的是歷史,《三國演義》是小說,是文學作品。歷史的記錄關平是關公的嫡親長子是千真萬確、準確無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