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宮之爭的起因 陸遜為何被捲入孫權二宮之爭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二宮之爭的起因 陸遜為何被捲入孫權二宮之爭

孫權因為二宮之爭殺掉一個兒子,流放了一個兒子。二宮之爭潑及朝內多名官員,很多官員被罷免,有些還因此喪命,二宮之爭起因卻各有看法。

圖為孫和的畫像

有人說二宮之爭起因是孫權太寵愛兒子了,孫權不是從一而終的寵一個兒子,而是剛立完這個兒子為太子就轉而寵愛另一個兒子。本來孫登為太子,不過他英年早逝。太子之位懸而未決,孫權就立孫和為太子。孫權本來很寵愛孫和的,但是剛立孫和為太子就轉而寵愛孫霸。

有人說二宮之爭起因是孫權立場不堅定,他先是立孫和為太子,後來又覺得孫霸更適合做儲君。當孫權和屬下的被躲在床下的僕人聽到時,想立孫霸為儲君的消息被傳了出去,結果引起一陣風波。楊貯被認為是洩密者而被處死。

還有人說二宮之爭起因是孫和的失寵,孫和失寵的起因是他的母親與孫魯班有過節。當孫權生病時,孫和與他的母親去張休家居住了幾天。孫魯班借事說孫和母子竟然不去寺廟為孫權祈福,孫權聽後大怒,從此孫和失寵。當孫和失寵後,孫霸就想方設法取而代之。

但是不管怎樣說以上只是二宮之爭的導火索,真正的二宮之爭起因是是孫和、孫霸想當儲君,倘若他們沒有爭儲之心,又怎麼會使二宮之爭愈演愈烈呢?吳國也因為這次事件大傷元氣,很多重要的朝中大臣都因此受到牽連而被殺。孫權本人也因為此事而心力憔悴,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殺掉孫霸,吳國也逐漸走下坡路。

二宮之爭經過

吳國為二宮之爭付出慘痛的代價,二宮之爭經過轟轟烈烈。皇權的爭奪的過程必定會有死傷,很多大臣在二宮之爭經過中死去,結果是兩敗俱傷。那麼二宮之爭經過是怎麼樣的呢?

陸遜的畫像

二宮之爭經過因為孫和的失寵慢慢展開序幕,孫和非常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被罷黜,而孫霸則更加虎視眈眈,孫權自己也又重新立儲君的想法。一次,他單獨與楊竺談論孫霸。楊竺不假思索的誇獎孫霸被正躲在床底下孫和的僕人聽見,僕人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孫和。孫和得知後就悄悄地與陸胤商量這件事情,希望陸遜能上書勸說孫權不要廢了自己這個儲君。

陸遜的上書請奏讓孫權十分生氣,他認為一定是楊竺洩露了消息,而楊竺口稱冤枉也沒有用。因為陸遜等人替太子掩護就說是楊竺透露的,楊竺百口莫辯下最後經不住嚴刑拷打而認罪,最後的下場是被處死。

朝中因為立儲君這件事情而分為兩派,他們不斷的上書請奏孫權立儲君的決心。以陸遜為代表的支持孫和,陸遜因為多次上書孫權嫡庶的區別被累及下獄,最後含恨而死。朱據因為孫和被幽禁而請求孫權釋放太子,結果慘遭貶職最後被孫弘所害。屈晃也因為參與此事而被罷官遣回鄉,凡是因此事勸諫過孫權的人不是被誅殺就是被罷官。

從孫權處理二宮之爭的態度上看,他是非常憎恨朝中分黨派的,他殺這些大臣的原因不是立誰為太子,而是因為黨派相爭的最終結果是兩敗俱傷。

二宮之爭結果

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在裡儲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兒子互相爭奪,而權利爭奪的結果是慘痛的,非死即傷。孫權早年勵精圖治終於稱帝,可熟料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的兒子卻因為爭儲君而互相爭奪,引起朝中大亂。二宮之爭結果是否有勝方呢?

《新三國》孫權劇照

二宮之爭的結果是慘痛的,沒有勝利一方,孫權氣憤二宮因為爭奪權利而分成兩派,凡是涉及此事的人都被孫權誅殺或者罷官,目的是停止這場無休止的爭奪。

孫權的大兒子不幸早逝,於是孫權就立了自己非常寵愛的三子為儲君,可當他立完三子為儲君後就又寵愛四子了,四子的待遇幾乎與三子一樣,這使得三子心存顧慮。三子絕非等閒之輩,他因自己的失寵而提高警惕,吩咐自己的僕人藏於孫權的床底偷聽孫權談話,結果僕人偷聽到孫權有改立四子為儲君的想法。

三子孫和聽後非常擔心自己太子的位置不保,就秘密找陸遜等人商量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孫和企圖通過朝中大臣的上書勸諫孫權不要另立儲君的方法無效,反而引起孫權的大怒。孫霸這邊的擁護者想盡辦法陷害孫和擁護者,二派之間的鬥爭造成極大的影響。

如果雙方繼續鬥下去的話,勢必會影響國家的安穩。孫權顧全大局,不僅忍痛割愛,還誅殺掉很多的大臣。二宮之爭結果是三子被流放,四子被殺,那些最後勸諫不要流放三子和不要殺四子的官員都因而獲罪。

二宮之爭影響

當孫吳出現二宮之爭的時候,這是孫權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因為國家的根基會因此動搖。二宮之爭影響之大,它讓孫吳因此走下坡路,也使孫權的精神倍受打擊。研究三國的人都會研究二宮之爭影響,因為它有借鑒的作用。

圖為張博版孫權劇照

二宮之爭影響深遠,可以從兩個角度上看,一個是國家發展的影響,一個是朝廷穩定的影響。二宮之爭影響了一個國家的安穩,它使吳國分成兩派。兩派之間明爭暗鬥不止,很多人都因為此事結仇,還有很多人因為此事而被暗殺。百官的精力都耗費在誰是儲君的問題上,而不是用在國家發展上面。孫權知道這對國家的發展不利,所以非常氣憤,凡是與此事有關的人就採用誅殺的極端方式。孫權並不是嗜殺之人,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希望二宮之爭能早點結束。

二宮之爭影響到朝政的穩定,無論哪一方最終獲勝,輸的一方可能會死於這場奪嫡之爭,這將使國家失去大量的棟樑。陸遜一代將才,曾經被稱為孫吳的姜尚,因為牽扯這件事情先是下獄,然後含恨而死。楊竺是孫權信任的官員,因為下人偷聽了他和孫權的談話而被冤枉是此事洩密的罪魁禍首,並最終處死。朝中無論哪一方的官員被罷免,另一派都會在暗中加害。

二宮之爭影響不僅如此,由於最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孫權改立年幼的兒子登基,結果導致吳國在後期出現亂臣干政的現象。

陸遜被捲入孫權二宮之爭

如果從整體來分析的話,陸遜被捲入孫權二宮之爭似乎是必定的結果。為什麼說陸遜被捲入孫權二宮之爭是無法逃避的事情呢?

圖為陸遜的畫像

孫策原本是袁術的手下,當他帶兵回到江東的時候,江東人是不歡迎的。孫策是以武力殺到他們不敢啃聲的,雖然經過孫權幾十年的勵精圖治,孫氏勢力已經江東化,但是內部的矛盾並沒有解決。孫權能在江東立足,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得到江東士族的支持。二宮之爭持續了八年之久,孫權非但沒有立即讓它停止,然而借此事殺掉了一大批的官員,目的就是能給自己的後代留一個穩定的江山。

陸遜被捲入孫權二宮之爭無可厚非,他原本就是士族,家庭背景雄厚,加上德高望重,所以成為孫權心中的一大心病。孫權考慮過若是自己死了,自己年幼的兒子肯定不能穩住局面,而陸遜有些功高蓋主,到時候那些士族擁護陸遜家族為主的話,自己辛苦守住的江山豈不是白白讓給他們家族了嗎?再看陸遜幾次上書給孫權的奏折,用詞謹慎,無非是說立庶廢嫡不合禮法,恐無法服眾。孫權因此大動肝火,幾次責罵陸遜。

江東是孫權從他哥哥手裡接手過來的,從他多次的行動中可以看出他心中對此事是有忌諱的,他更忌諱陸遜。陸遜娶了孫策的女兒,因為這層關係在,孫權就更加不得不防著陸遜了。再看二宮之爭殺的官員多是出生於士族的官員,所以陸遜被捲入孫權二宮之爭是必定的結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