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禁一生忠勇果敢,為何卻投降關羽受辱?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於禁一生忠勇果敢,為何卻投降關羽受辱?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于禁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由於小說《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力,似乎在民間,對於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只有關張趙馬黃這五虎大將,再加上一個超級的呂布這種基本印象。但是在實際中,所謂的五虎將是不存在的,在《三國誌》這部史書中,陳壽只是將關張馬黃趙五人列入一傳,其原因在於,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屬於蜀漢軍事集團的頂級四位大將,位列「前後左右」四大將軍,而趙雲因為功勳特殊,兼具劉備保鏢的任務,所以他即使是雜號將軍,也算是蜀漢軍事集團的核心將領,但並不因此意味著,這五人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如果真的要在三國的歷史中,找到可以相提並論的「著名將領五人組」,曹魏的張遼、張郃、徐晃、樂進和於禁,才是官方認可的「五子良將」。

如今,關於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誰強誰弱,孰優孰劣的口水仗很多,老樂無意捲入其中,只是因為這個現象,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十大著名將領中,似乎有一個人是另類的存在:看功勳,他不太明顯;論勇武,無論是對方的萬人敵關羽、張飛,還是己方的常勝將軍樂進,他都比不了,總之,在武力方面,此人可能是最差的;但是論失敗的恥辱性,他卻是首屈一指的。說到這裡,也許大家就猜到了,此人就是於禁於文則。他憑什麼位列五子良將呢?如果按照史書的介紹,於禁的一生可以用忠勇果敢,堅韌毅重來形容,但問題是,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最後卻「晚節不保」,背負著投降者的罵名呢?或者說,後人對於禁的這種印象,是否公允呢?

首先,我們來看,於禁為什麼會成為曹軍的重要將領。其基礎當然是足夠的軍功,比如在徐州之戰,於禁攻陷廣戚;而後回救濮陽的時候,攻破了呂布兩座營盤;戰須昌敗高雅,戰雍丘圍高昌,斬黃邵,斬劉辟,斬張勳,斬橋蕤……總之,一系列戰場上的殺敵斬將記錄,都證明了於禁的實力與軍事才能。更重要的是,於禁帶兵冷酷堅毅,不徇私情,比如在曹操宛城大敗之時,於禁斬殺掉夏侯惇所部的不少軍士,很多人說於禁要叛亂,但於禁根本不解釋,反而在整頓好後方營寨後,才來到曹操軍營解釋,為什麼要斬殺自己人,因為夏侯惇的兵卒趁著戰亂,滋擾百姓,影響軍威軍紀,於禁這才先斬後奏,而且根本不考慮曹操如何看待自己,畢竟戰場瞬息萬變,一旦考慮太多,很容易影響到戰局,導致潰敗。因此,為了全軍的利益,個人是否被誤會,又算得了什麼?從此,於禁的大將之風,不僅深得曹操欣賞,也鎮服了全軍上下,在剝奪某些將領兵權這種敏感事件上,只要於禁出手,結果就會變得輕鬆簡單。

由此可見,於禁在曹軍中威望和資歷都是數一數二的,那麼,他為什麼要投降關羽呢?其實客觀地說,在當時的年代裡,武將投降相對來說比較常見,三國中的著名將領,好多人都有效力多家主公的經歷,因此,於禁的投降,按道理來說,不算是多麼嚴重的問題。主要是在《三國演義》中,將於禁描述成了一個貪生怕死之輩,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未必是這種情況。更何況,按照某些專家的分析,畢竟關羽有投降過曹操的歷史,也深得曹操信任,投降給這種級別的對手,於情於理,都不會受到曹操的太嚴重的處罰。也許唯一讓於禁丟人的是,龐德的寧死不降,與於禁的屈膝被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才讓更多的人,將於禁的行為放大了。

剛才我們說到了,於禁投降關羽,也許是考慮到了關羽也有降曹的背景,那麼,我們還可以橫向對比一下,蜀漢和曹魏這十大著名將領中,有多少人是有投降歷史的:趙雲最開始投靠的是袁紹,而後轉投公孫瓚,公孫瓚敗亡後,歸順了劉備;馬超更不用說,接替了父親馬騰的勢力,最終被曹操打敗,投靠了張魯,後又被劉備挖來;黃忠則是劉表部下,最後成為劉備的虎將;張遼,原來是呂布手下,白門樓後跟隨曹操;徐晃是楊奉在李傕郭汜之亂時發掘出來的,最後也成為了曹操的「周亞夫」;張郃於官渡之戰降曹。這樣看來,只有樂進是「從一而終」的著名將領。

另外,就算張飛在蜀漢陣營中沒有經歷過反覆,但是他與曹營夏侯氏的姻親關係,起碼也說明了「三將軍」並非是背景100%沒有問題的。所以,於禁投降關羽,本來不算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但是他的結局在於,他主動投降之後,又被送回了舊主那裡,所以才會受到一定的侮辱吧。從這點上看,除了關羽之外,趙雲、馬超、黃忠、張遼、徐晃、張郃這六位有過投降經歷的將領,都是投降後對新主盡忠竭力,也沒有遇到舊主引發的恥辱。關羽雖然回到了劉備身邊,可是他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又豈是於禁一個「外人」能比的?更大的問題是,被送回曹魏,又不是於禁的本意,本來就是孫權羞辱曹丕的一種手段,所以,於禁的不幸,只能說是命運的安排。但這種安排,卻放大了他的污點,給他帶來了更多,本不屬於他的不公評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