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劉備的故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永安托孤是劉備時代的最後一件大事。當時,劉備已經病入膏肓,就把諸葛亮召到永安城,把軍國大事都托付給了諸葛亮。最後還說了一句很重的話「如其不才,君便自取」,這話的前半句是說如果劉禪整不成的話,那麼「君便自取」。後世對於這句話的意思有著不同的理解,大多是認為諸葛亮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倘若諸葛亮的回答稍有不妥,劉備可能就會殺掉諸葛亮。
事實上,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君便自取」這句話,的確太讓人忘乎所以。要是按照最極端的情況去設想,劉備這意思就是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是個愚鈍的話,你自己可以當皇帝。這樣一來,諸葛亮就一下子從大臣變為皇帝了。縱觀歷朝歷代根本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且當時劉備可是有好幾個兒子的。所以,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罷了。
而如果將「君便自取」理解為,讓諸葛亮從劉備的兒子當中選擇一個靠譜的,這同樣也是大忌諱。因為由權臣來挑選皇帝繼承人,這擺明了就是要架空皇帝的意思。董卓就這麼做了,結果換來的是天下諸侯討伐,最後不得好死。而諸葛亮如果說,劉禪的確整不成,還是劉理比較適合做皇帝,那麼劉備同樣也會起殺心。
因為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劉禪是劉備最合適的繼承人。而另外兩個兒子都是吳夫人所生,吳夫人則是益州本土派的代表。在蜀漢王朝的內部構架中,如果讓吳夫人的兒子成為皇帝,那麼就容易引起和荊州派的內訌,這是劉備無法接受的。
再說了,劉禪當時老老實實,沒有犯過什麼大錯。倘若諸葛亮說劉禪不好的話,那麼劉備就有理由懷疑諸葛亮的確是內心不滿足於做丞相,他是想學曹操那樣把皇帝架空。
所以,這是劉備給諸葛亮擺出的一道送命題,也是保住劉禪皇帝寶座的護身符。諸葛亮要想活命,只能硬著頭皮說劉禪是好皇帝,肯定可以成就大業。但諸葛亮內心可能是不認同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出師表》裡說劉禪「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不過,這些都是猜測。因為從史料上看不出諸葛亮想要把劉禪廢掉另立新君的念頭。或許,諸葛亮覺得已經在永安托孤時和劉備承諾過了,也只能是忍了。
事實上,這也說明,永安托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便自取」這句話,本質上並不是要和諸葛亮討論誰適合做皇帝,而是希望看到諸葛亮的內心反應,這樣才能判斷出諸葛亮是否適合托孤。如果諸葛亮稍有反意,哪怕結局很可能就是李嚴成為唯一的托孤大臣,諸葛亮則被扣上罪名扔到監獄裡等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