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沒能統一中國 最好的時機他卻猶豫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為何沒能統一中國 最好的時機他卻猶豫了

公元208年,曹操在當陽擊潰劉備之後,他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南下,佔據了江陵。

江陵,也就是如今的荊州市。這是個被譽為與三國關係最密切的城市,不僅僅是作為戰略要塞,是魏、蜀、吳三國長期拉鋸的地方,更因為在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中,有八十二回寫到了此處。

不過雖然江陵這麼重要,但曹操在這裡呆的時間並不長,從當年九月佔據江陵,到十二月赤壁之戰,曹操在此停留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

但在這三個月時間裡,曹操卻在江陵做了大量的事情。由於從宛縣至江陵,曹操一路都是輕騎猛進,不但大部隊和輜重都沒有跟上,大量的新佔地區也未能受降。所以一到江陵,他首先收編了荊州七萬水軍,還獲得戰艦一千多艘;同時對新佔領區域,進行了安撫,對說服劉琮投降的本土豪強,進行封賞;另外派人去招降荊州範圍內位於江南的長沙、零陵、桂陽等郡。

從鄴城到江陵,行程數千里,除了當陽一戰,曹操幾乎兵不血刃地佔有荊州的大部分區域,南征時的戰略目標已經完成大半。

此時的曹操,距離統一全國似乎僅僅是一步之遙。數十萬水陸大軍,集結江陵。益州劉璋已經屈服,派遣軍隊聽從曹操調遣。劉備潰退夏口之後,聯合劉琦,也只有兩萬軍隊。剩下惟一能夠與之抗衡的,就只剩下孫權。

在江陵,曹操面臨著兩種抉擇,一是趁孫劉聯盟尚未形成,孫權內部戰降未定的時機,早日出兵,攻佔夏口,徹底消滅劉備。二則是聽從謀士參謀賈詡的建議,「撫安百姓,使安居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但顯然,曹操兩者都沒有選擇。他猶豫了,三個月後,他才從江陵出發,水陸並進,沿長江順流而下,進軍江東。而此時,孫劉已經結盟,周瑜正率領三萬精銳水師溯江而上。

公元208年冬季的一天,曹操的水軍就應該是在這段江面上與周瑜相遇的。《三國誌?周瑜傳》載,「(周)瑜及(程)普等與(劉)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

根據洪湖市博物館的夏志芳老人考證,曹操的大軍應該是「以烏林磯黃蓬山等丘陵地帶為大本營,建立中心營盤和軍事最高指揮機關,其大軍則駐紮在長江北岸一線,水陸營寨,互為策應。」

史書記載,也正是在這裡,曹軍士兵,不習水土,疫病流行。就在此僵持階段,黃蓋的一封詐降書取得了曹操的信任。當年十二月的一個夜晚,黃蓋的火船引燃了曹軍船隻,進而延燒到岸上的營寨,曹軍「吏士多死,乃引軍還。」

從烏林撤退江陵的路途極為艱難,曹操無法按照原有進軍的路線,順江岸返還,不得已只能抄近路,穿越雲夢澤西緣的華容道。這一帶是典型的湖沼地域,一路沼澤密佈,泥濘難行。夏季完全淹沒水中,只有冬天才稍稍露出水面,數十萬精銳步騎兵就這樣還沒有發揮作用,就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據說,因為看到烏林江岸的樹林中密佈的烏鵲,曹操寫下了著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處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數日之後,他狼狽地走在了泥濘的華容道上。終於逃過了一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